入境人員隔離賓館位置示意圖、隔離安置在住人數統計表……8月24日上午9時,記者走進沈陽市本級入境隔離安置賓館指揮中心,記者看到每間房間都處於“戰時狀態”,“每周承擔安置3個直航航班入境人員,每個航班旅客平均在240人至290人左右,這個工作量是相當大的。加上每天解決隔離人員的不同需求及處理各種突發狀況,值班人員24小時值守。”沈陽市市本級入境隔離安置賓館指揮中心負責人、市文旅局副局長馬今感慨地說道:“在疫情常態化下,入境人員的數量還很大,可是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在堅守,織就了一張密實而有效的防護網,牢牢地守住了沈陽的‘城市安全門’。”
迅速集結 8家單位組成“聯防聯控協作體”
從3月23日開始,市文旅局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在沈入境人員的防控安置工作,並按照市防指要求成立了市本級入境隔離安置賓館指揮中心。“嚴防境外輸入是沈陽整體防控工作的重要環節,完成入境隔離安置任務,是一項艱巨、復雜、繁瑣的工作。文旅局接手這項工作是需要勇氣的,因為這是怎樣的工作對我們來說太陌生。現在回過頭看看,我們也確實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馬今稱,剛接手這項工作時,隔離賓館我們一家一家地找,防控工作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一項一項地來填補空白,但我們橫下一條心:沒有路,我們蹚出一條路。”
在市防指領導下,由市文旅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外辦8家單位組成的聯防聯控工作組迅速建立。“還記得當時讓我去聯系聯防聯控成員單位的時候,內心是有點忐忑的,可是當一個個電話打過去的時候,得到的答復都是:全力支持,共同完成此項任務。”馬今說,不到半個小時,8家成員單位迅速響應,快速建立了“市本級防疫聯控工作組”微信群。
在這個聯防聯控工作群裡,遇到問題都能得到迅速有效地解決。比如以前賓館隻有生活垃圾,而在隔離安置賓館,既有生活垃圾,又有醫療垃圾,而這兩種垃圾的處理又分屬兩個不同的部門,以往也沒有先例。相關部門開始協商處理,分工合作,很快就制定出了合理的處理流程。
從無到有 制定工作指南和操作規范
如何讓入境旅客“落地不失控”“隔離不托管”,如何讓各單位間密切配合,確保形成隔離工作的閉環?指揮中心經過多次的修改和推演,一套精准的“接機流程”很快敲定:旅客下飛機后,由海關、衛健、公安等部門進行登記、問詢后,所有信息和人員情況由責任部門精准掌握。根據人員目的地,市文旅局將這些旅客分派給市本級或各區縣賓館,由交通部門安排送達隔離安置賓館,最后由疾控部門對全部旅客進行核酸檢測。
“目前隔離安置賓館的運轉順暢高效,有指南可以查詢,有規范可以遵守。”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市文旅局產業處副處長王友軍經常調侃說,別看現在“高效精密運轉”,當初可真是從‘一窮二白’的日子走過來的。指揮中心僅用4天時間便制定了隔離賓館工作指南和操作規范,形成了入境嚴管、口岸檢疫、分類安置、目的地送達、集中隔離、醫療救治、跟蹤分析等全程監控的工作閉環系統﹔根據各酒店遇到的問題,指揮中心又編輯了《隔離安置工作60問》,輪轉的工作人員和入住旅客可直接“按冊實操”。
“除此之外,那時的當務之急就是‘找賓館’談合作,文旅局‘搜索’全市各個等級的酒店,劃定范圍后,指揮中心支援組全體出動挨家做工作。”馬今稱,那時候很多酒店從業者對這項“任務”內心是有些抵觸的,擔心作為隔離賓館會影響以后的運營。由於沒法強制要求酒店,他們隻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社會責任和同胞親情的角度勸說酒店,漸漸地,1家、2家、3家……市文旅局先圈定有意向的賓館,由公安、疾控部門從安全、消防、防疫等方面做標准認定,再由市文旅局與賓館協商制定價格標准。目前正在運行使用的9家市本級隔離賓館,都是按程序選定的,確保了安置環境符合防疫要求,安置服務規范有序。
信息完備 是服務、安全、閉環的基礎
“說到這,隔離安置賓館的很多流程都捋順了,可各個工作組在運行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馬今說,看似“隻要輸入信息就可以”的數據組其實是一個對體力和腦力要求都很高的核心崗位。文旅局科技處處長王寶城負責數據組的工作,從4月11日起他就一天沒有休息過,“最初的時候,各個部門都來要數據,但是因為時間節點、口徑不一樣,數據組一會兒要做個這樣的表格,一會兒要做個那樣的表格,重復性工作特別多,為此,數據組設計了一個數據統計方法,根據各部門的需求,把十幾種不規范的表格規范統一為同一種格式的數據系統,各部門按需取數據,簡潔高效精准。同時,為各級領導應對疫情決策提供了精准的數據支撐,為做好市本級的入境人員隔離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准的數據信息是保障服務、安全、閉環的基礎。”王寶城解釋說,比如說”特殊人群“,包括12歲以下兒童和嬰兒、60歲以上中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等。“入住的時候工作人員需要通過談話的方式進行了解,如身體狀況,有沒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近期是否做過什麼手術,以便將這些信息及時提供給應急組、醫療組等,便於相關組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才能讓各部門提供服務保障。”
王寶城說,安全和閉環,指的是旅客從入境沈陽到解除隔離前54小時要把所有信息,包括目的地信息和離開方式信息再進行補充採集,推送給公安部門,公安部門再推送給解除隔離人員要去的目的地省、市、縣、街道,“有的人剛解除隔離還沒到目的地就接到社區的電話,自己都被嚇一跳:‘他們咋知道我今兒回來呢,也太神了吧’。其實,正是數據組的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地奮戰,及時、有效地進行數據採集和傳送,才讓‘大數據’看起來很神奇。”
志願者參與 隻要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
“隔離賓館是防疫的前哨,更是展示沈陽形象的窗口。沈陽啟用黨員志願者支援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把沈陽人的熱心、暖心通過點滴行動傳遞給隔離旅客。”馬今稱,來自文旅、衛健(疾控)、公安、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農業研發服務中心、市創新與轉化中心、市產業轉型中心、13個區縣(市)等多家單位,以及市直機關工委選派的黨員志願者投身於全市隔離安置工作中。
沈陽市委組織部孫菲稱,目前指定安置賓館的黨員志願者累計達1167人,他們全部是派駐單位的業務骨干和精英,有的黨員志願者因為崗位的不可替代性,已在隔離賓館堅守了近5個月。單位的一攤工作不能“全扔”,隔離安置酒店的工作又很繁重,可是在工作中,他們從沒說過苦和累,始終踐行著“隔離酒店不隔愛,溫暖一直常在”的工作要求。
協調支援組組長、沈陽市藝術學校副校長張海波是一名黨員志願者,“這個協調支援組,其實就是哪裡需要,哪裡有急事和難事,我們就要出現。這邊飛機落地,我們與賓館工作人員一樣穿著密不通氣的防護服,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支援工作包括工作流程指導、搬運行李、心理疏導等。比如婦聯包保的隔離賓館女同志比較多,入境人員的行李平均有10余件,搬運行李成了件難事,每次支援組派出的支援的同志,都在30度左右的氣溫下,穿上防護服4個多小時,再干體力活兒,那種熱和悶真的很讓人煎熬。”張海波說,他們在現場還要完成“察言觀色”的工作,通過與入境人員的談話、細節等判斷他們是否是“特殊人群”,是否需要特殊關注。“在這奮戰的幾個月,雖然很難很累,但是能用我們的力量守好咱沈陽的‘家門’,我們都覺得挺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