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去游泳 須防“紅眼病”和中耳炎

2020年08月17日12:48  來源:沈陽日報
 
原標題:帶娃去游泳 須防“紅眼病”和中耳炎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游泳這項技能。8月16日,沈陽市兒童醫院內科曾令梅主任介紹,夏季也是兒科常見傳染病的高發期,其中一些病症就是因為泳池的水質問題引起的。因此,父母帶孩子去游泳一定要密切關注泳池的水質,以免對身體造成影響。

  預防“紅眼病”

  戴好泳鏡少沾水

  夏季泳池裡最容易傳播的就是“紅眼病”。曾令梅表示,“紅眼病”是一種結膜炎,常見表現為眼痛、畏光、流淚,單眼或雙眼紅,有大量黏液膿性或漿液性“眼屎”,大多數病人經及時治療后不影響視力,但個別病人可造成角膜病變。

  紅眼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健康的眼睛隻要接觸了病人眼屎或眼淚污染過的東西,如毛巾、手帕、臉盆、手機、玩具甚至門把手等,都會受到傳染。游泳池是紅眼病傳播的高危場所,紅眼病患兒如果到游泳池游泳,不僅可能把病毒傳播給別人,也會使自己的病情加重。

  “不僅‘紅眼病’會傷害眼睛,夏季在泳池裡還可能因為水中消毒劑過量使用,導致眼睛受刺激出現紅腫的症狀,這時候就要去看醫生了。”曾令梅建議,在選擇泳池時一定要選擇信譽較好,規模大的場所。游泳時盡量佩戴泳鏡避免眼睛接觸池水。此外,如果聞到水中有刺鼻的余氯的味道,一定不要下水。

  預防中耳炎

  用鼻夾耳塞防進水

  每年到了游泳季節,都有不少患上鼻竇炎、中耳炎的小患者。曾令梅表示,很多小患者都是因為游泳時嗆水或沒有及時清理耳朵裡的積水引起的。

  記者了解到,因游泳而患上中耳炎的病人中有70%-80%是由於嗆水先引發了鼻炎、鼻竇炎,當病情進一步發展繼續上行,則引起中耳炎。此外,水直接流入耳朵也會導致耳膜發炎。

  曾令梅表示:“雖然耳朵進水大多數都能出來,但是有些沒有出來的水中,細菌如果沿著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就會導致中耳積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來而造成發炎。”在臨床上,常常能見到因為耳朵刺痛,耳朵裡有聲音才來醫院救治的兒童,結果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曾令梅提醒,在孩子學游泳時,可以用鼻夾、耳塞預防鼻子、耳朵進水。如果游泳后耳朵疼,一定立即帶孩子到醫院治療。記者 尚志文/文 李浩/攝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