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榜樣

挑戰極限鑄利劍

——鑽採工藝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子明

2020年06月27日14:22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人物檔案:

張子明,男,41歲,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鑽採工藝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參加工作18年來,先后承擔市局級以上重大科研課題23項,獲市局級以上成果16項,發表論文23篇,授權專利14件,先后榮獲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先進個人、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張子明的辦公室,不論工作日還是周末,燈光常常亮到深夜,甚至天亮。燈光下,他或是審閱壓裂設計方案,或是編寫壓裂工作匯報材料,或是學習最新的壓裂理念。

“別人不敢干、干不了,不代表我們干不了”

經過近50年勘探開發的遼河油田,早已經進入高採出程度、高含水的中后期,為了實現千萬噸穩產,各類探井、開發井往往需要實施壓裂對儲層進行改造、補充地層能量,導致壓裂措施需求量逐年攀升,體積壓裂技術橫空出世。

2013年,興古潛山要對趙古11井進行壓裂,在壓裂技術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大部分人從穩妥起見,主張採取常規的分段壓裂技術進行施工。而張子明卻大膽提議,應用大型體積壓裂技術。

他的提議一提出,便引來了許多油田內外專家的質疑。斯倫貝謝的一名專家語出譏諷:“在變質岩潛山搞體積壓裂,我們都不敢觸碰!”這位外方專家的質疑不無道理,體積壓裂一般適用於孔隙型的砂岩儲層,而變質岩潛山屬於裂縫型儲層,硬度大、埋藏深,在這類儲層搞體積壓裂國際上都沒有先例。

“別人不敢干、干不了,不代表我們干不了。”張子明曉之以理、力排眾議,決心在趙古11井打響遼河體積壓裂的第一槍。“以往那種追求長縫、寬縫已經不適應當前生產需求,適當寬度、裂縫條數多的復雜縫才是最前沿的壓裂理念。”

面對這樣的世界性難題。張子明從那以后,便吃在現場、住在現場,從壓裂造縫機理研究、室內評價試驗、中間試驗到現場試驗,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一步步摸索,白天收集資料,晚上編寫、優化壓裂方案,壓裂設計方案前后修改不下10遍。

最終,趙古11井分9段組織施工,首次實現“萬方液、千方砂”大型體積壓裂。壓裂后,油井初期日產達25噸,趙古11井體積壓裂一炮而紅,成為遼河壓裂史上的一座裡程碑,標志著遼河油田進入了體積壓裂的新時代。

“不僅敢向世界級難題沖上去,還要把成本降下來”

體積壓裂的儲層改造優勢雖然明顯,但成本高的經濟短板不容忽視。成本降不下來,體積壓裂隻能淪為空談。

2018年,油田公司試水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經理負責制,張子明被聘為“低成本高效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經理,探索建立適合遼河油田低滲和致密儲層的體積壓裂技術。

為把體積壓裂成本降下來,張子明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壓裂液這個成本大戶,他帶領團隊針對以往壓裂液胍膠用量高、殘渣含量大、易產生孔隙堵塞的問題,創新壓裂液配方體系,自主研制了高效交聯劑,將交聯狀態由“點對網”向“網對網”轉變,形成了“低濃度胍膠壓裂液體系配方”。

在保証攜砂能力的前提下,他將胍膠用量由0.55%最低降至0.18%。截至今年6月份,遼河低濃度胍膠壓裂液累計應用8.5萬立方米,減少胍膠用量160噸,節省壓裂費用22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他通過系統評價石英砂與陶粒組合關系下的破碎率和導流能力,還自主研發了低成本支撐劑技術,形成了《石英砂與陶粒組合支撐劑使用指導方法》,採用石英砂與陶粒組合體系,大幅度降低支撐劑成本,實現了遼河3000米以內油井用石英砂作為支撐劑的重要舉措。

截至今年6月,石英砂支撐劑現場應用65井次,使用石英砂3544噸,節省壓裂費用877.2萬元。現場監測數據顯示,組合式支撐劑與陶粒支撐劑的增產效果基本相當。

他還帶領技術團隊,以“可溶合金”和“可溶橡膠”為主體材料,研制兩種套管尺寸的水平井壓裂全可溶橋塞,為體積壓裂工藝實現提供工具保障。與進口同類工具相比,自主研制的工具成本降低37.5%。2019年現場應用3井次,自主研發的全可溶壓裂橋塞座封穩定,溶解徹底,滿足施工要求。

此外,他還制定區塊整體壓裂方案,推廣“工廠化壓裂”的先進理念,以平台井集中壓裂模式組織實施,提高運行效率。在龍606塊累計實施3批次共26口井47層平台化壓裂,壓裂提速50%,與常規單井壓裂比,平均單井降本21萬元,綜合降本達20%。

“這個重大專項的最終目標是將新區產能井壓裂噸油成本降低15%-35%,助推遼河油田高效勘探、效益開發。”張子明展現出更大的“野心”。

“創新不是獨角戲,需要團隊的大合唱”

“科技創新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需要一個團隊的大合唱。”張子明不止一次強調打造一流科研團隊的重要性。

當前,壓裂技術升級換代周期越來越短,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如果不能緊跟壓裂進化的時代脈搏,最終將被時代淘汰。為加快青年員工成長,張子明每年都要分批組織壓裂人員到全國各地學習最新的壓裂技術,掌握壓裂理念的發展動向。

“光靠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青年更需要展示的舞台。”為給團隊搭建成長的舞台,張子明大膽放手、放權,一方面他積極組織團隊青年參加重大課題匯報﹔另一方面,為使團隊專心搞試驗,他幫著跑機關辦手續、跑基層找試驗井。“成功了,功勞是他們的,失敗了,責任我擔著。”張子明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對團隊慈愛的張子明也有“不近人情”的一面。他時間觀念極強,要求屬下當日事必須當日畢。尤其對一些高產井、重點井,每周他都要檢查實施進度,一方面協調解決技術、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督促指導工作人員保質量、保進度。“嚴管才是真愛,我們都能理解子明總。”壓裂所的員工們一致表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壓裂結下不解之緣18年的張子明,將繼續以敢闖敢試、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砥礪奮斗,翻開油田壓裂工作更加光明的一頁。    

(責編:尹柏寒、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