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感动】神舟五号入太空 浩瀚星河入苍穹

2021年07月09日09:42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故事主人公: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2019年10月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

“我感觉良好。”顺利进入太空后,杨利伟对对面说的第一句话。

那是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五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升腾而起,进入太空!

“那时候,飞行梦想的种子在心里种下了”

杨利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的家乡有个部队机场。一次,学校组织来部队慰问演出。演出后,他们被邀请去机场看飞机。在那里,他近距离看见飞机腾空而起,又看见飞机从天而降,还看见飞行员们神气地排着队走过来。

“应该就是在那时候,飞行梦想的种子在心里种下了。”杨利伟说。

1983年6月,18岁的杨利伟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虽一字之差,却如隔万仞山。那几年,他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着的,拼命学、拼命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不停飞。

杨利伟

第一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队伍中少了二十几个战友,包括同一节车厢入伍的两个老乡。第三年,他放单飞。当他第一次独立驾驶飞机在蓝天上惬意飞翔的时候,有的战友已经复员走人了。第五年,他拿到毕业证书,成绩距离全优只差一门课,这门课距离优秀只差一分。和他一起拿到毕业证书的同年战友,不足当年的五分之一。

1987年,他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到西北,又从西北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都留下过他矫健的身影。

一天,他驾驶飞机作超低空飞行时,突遇发动机“空中停车”特情。生死攸关之际,他冷静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4年后,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也秘密展开,空军现役战斗机飞行员成为首选对象。

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最终,他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测试等都是优秀。

1998年1月5日,杨利伟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与他一起宣誓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另外13名战友。

从这一天起,他们成为中国最为神秘的一群人。

杨利伟说,我国的航天员训练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理论学习、课目训练等都是从零摸索起步,所以在标准设置上都是从难从严,就高不就低,这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公认的超难项目。离心机的机械臂高速旋转强度能达到8个G,这相当于要承受自身体重8倍的重力。

“能把人甩得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意志丧失、出现黑视。”杨利伟说,“每次,脸上的肌肉都会被甩得变形,眼泪唰唰往外流,腹背犹如承受百斤巨石之压。”

第一次赴国外进行失重训练,失重飞机在1.5万米高空一个小时里连续飞了10个抛物线,外方一个助理教练半途就在机舱里吐得一塌糊涂,杨利伟和战友们却紧紧抓住每次抛物线飞行造成的短暂失重状态,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和技术操作,从头至尾没有一人呕吐。

就在杨利伟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地训练时,我国相继发射了四艘无人神舟飞船。

2002年秋,我国决定于次年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与翟志刚、聂海胜一起入选“首飞梯队”。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戈壁滩上空晨星闪烁,黎明的熹微之光映出地平线优美的轮廓。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出现在欢送人群的面前。

在得知自己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之后,他酣睡了5个小时,睡得很香很沉,好像比之前所有的夜晚睡得都踏实。

晨曦中,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报告:“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出发!”

6时15分,杨利伟进入飞船座舱,开始做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此刻,他的心率保持在76左右,与平时相比变化不大。

“10、9、8、7……”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

听到“4”的时候,杨利伟下意识地举起了戴着很大的航天服手套的右手,冲着摄像头的方向庄严敬了一个军礼。“这是飞行程序中没有安排的。”他说,“但在那个万众瞩目的神圣时刻,只有敬礼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杨利伟刚开始感觉良好。但很快,他就遇到了麻烦——火箭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此前,他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杨利伟说,“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幸运的是,这种共振状态持续了二三十秒钟后开始慢慢减轻,杨利伟终于从难受的状态解脱了出来。

“火箭和飞船分离的那一刹那,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失重的感觉出现了,无以言表,非常震撼。”杨利伟说。

这时,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的杨利伟,突然感觉自己身体飘起来了。“舱里所有用来系设备的带子都飘起来的,就像潜水时看见晃动的水草一样。”他还注意到,飞船里面的灰尘也“噗”地一下全起来了。

束缚带解开,杨利伟想都没想,迫不及待地一下就飘到舷窗那儿,贪婪地看着出现在眼前的太空和地球。“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充分表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杨利伟说,于是,他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经历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后,杨利伟从天上归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杨利伟首飞的背后,浸透了几十年来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他们,都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说,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当前社会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新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伴随着一次次出征和凯旋,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三大技术,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载人航天研制试验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空间科学技术显著成果,彰显了大国形象、大国实力和大国风采。

杨利伟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历经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奋斗追求成为美好的现实。面对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航天员们将继续以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飞天梦想。

(责编:邱宇哲、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