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辽宁的故事

【穿越历史的感动】身先士卒干当先 不朽丰碑立山前

2021年07月06日13:45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故事主人公:毛丰美,中共党员,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去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度法治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被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主持全村工作的30多年中,他带领村民发扬“干”字精神,彻底改变了大梨树村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件件涉农,有的还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一些建议上升到法律层面,影响了整个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他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清正廉洁,得到组织的肯定和百姓的一致赞誉。

毛丰美

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个9.9米高的“干”字。“干”字下面,是一个5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四周,是360个“干”字组成的围栏。大梨树村的发展变化,全村群众的幸福,都是毛丰美带着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曾经的大梨树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

“八山半水一分田”,大梨树村拥有山地54000亩、耕地7440亩。山的比重最大,而山却是荒山。

“大头在哪儿,我们的希望就在哪儿。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1989年,老书记毛丰美带领全村人开始开垦荒山、建万亩果园、修梯田……没有机械化设备,他们就用铁锹、铁镐、扁担、土篮子和手推车,肩挑背扛。

“干不好,就全砸了,我豁上了”

大梨树村属于辽东丘陵,八山半水一分田,在靠种地吃饭的年代,村干部的工资是挨家挨户收上来的。“跟老百姓兜里要钱,人家能跟你关系好吗?”毛丰美最开始宣布干部工资自己解决的时候,出发点很简单,只是为了缓和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

夸下海口的毛丰美带着新班子走遍了凤城县城,最后在火车站找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当时小米和土豆卖得很好,我们不知道从哪里进货,就蹲在火车站看卸货,那麻袋上就印着地址。”他们凑了4万元钱到黑龙江进货,这“投机倒把”的生意做得很顺手。“有时候钱跟不上了,我们就把村干部押在黑龙江几个,等货卖出去了再拿钱赎人。”第一年,毛丰美的新班子赚了1万元钱。

毛丰美想:“一定要发展集体经济,有钱了就有凝聚力。过年过节发细粮、副食品,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他就服你了。”

当时国家政策是号召农民办企业、发展商品经济。毛丰美对商品经济的理解是:“东西如果用了就是消费,卖了就是商品经济。”他建起了凤城最高的建筑——五层楼的龙凤宾馆。

10个月后,龙凤宾馆开张营业,这是凤城第一家宾馆。经营初期,生意并不好,大伙都急坏了!毛丰美绞尽脑汁,他想到了在沈阳到丹东的火车上做广告,乘坐这趟列车的乘客,会反复听到介绍龙凤宾馆的信息。只要到凤城想住宿,就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龙凤宾馆。每天晚上,他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全部点亮,十点钟后陆续关闭,给人感觉生意十分兴隆。办法虽看似简单,却很有成效,龙凤宾馆渐渐火起来,大梨树村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毛丰美很注意研究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市场形势,他说,“乡镇企业后来普遍开始往下砍,我就想还是靠山吃山比较保险。”

毛丰美

毛丰美后来“人人就业、上班挣钱”的许诺这时还无法兑现,村里人18岁到60岁的劳动力都出义务工,断断续续干了10年。海绵田前面撅嘴、后面流水,春天下雨多了能储存,遇到大旱也不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要在山上挖出一人多深的大坑,把石头都挑出来再把好土填进去。机械使不上劲,全靠人力挖。毛丰美当时瘦得只剩下90多斤,虽然只有40多岁,却像个小老头。着急上火严重的时候,脖子动不了了,送到医院才知道嗓子里长了疖,抽出半针管的脓。

几年间,村子里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等十几个企业,全村900多名劳动力进城、进厂,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人”。30多年过去,大梨树村富裕了,集体总资产超过6亿元,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现在山上已经开辟出2.6万亩的果园,还规划出了一条18公里长的五味子长廊,作为游览路线。这座昔日荒山让大梨树村成了全国的国土治理先进单位。

“我们就是要干,只想不干就是扯淡。不说别的,连总结教训的机会都没有。干要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干要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干要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在大梨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这便是远近闻名的“干”字碑。“干”是毛丰美提出的口号,也是大梨树精神的精髓。

“我是农民,就要替农民兄弟说话”

2009年全国两会上,央视正在做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直播。突然镜头一黑,一个人无意中从镜头前直接穿了过去,在一屋子的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又“昂首阔步”地从镜头前返了回去,手里还拿着一个玉米,这个人就是毛丰美。

在这一年全国两会上,毛丰美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到处呼吁涨粮价,成了一个新闻热点。“这么大一穗玉米,只能卖三、四毛钱。农民太吃亏了,我非要带来让大家摸一摸这根黄澄澄的大穗玉米有多金贵。”为了给农民争取利益,他还和另一位代表在电视直播里吵了起来,最后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粮价一定要涨,“小步快走”。在毛丰美的呼吁下,那几穗玉米没有白带,粮价要“小步快涨”当年被写进了中央文件。那年秋天,粮食涨价两毛多。毛丰美接到很多电话,说他把农民的话给说出去了。

“我是农民,就该为农民兄弟说话”。他还曾连续多年呼吁取消农业税,为农民说话,这不是第一次。2007年,毛丰美将两瓶黄黑色的污水带到了全国两会会场,这些水来自于辽宁省昌图县条子河流域,当地有十多万老百姓饮用这样的污水长达10年。毛丰美把污水摆在了桌子上,激动地说:“这老百姓也太苦了,整天就喝这样的水,今天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代表,这水,谁能够喝一口,谁敢喝一口?而当地的老百姓却喝了十多年了。”会场鸦雀无声。3天后,国家环保部紧急派人在污染区域打了50眼深井,解决老百姓用水问题。3年之后,这里的水污染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2014年初,毛丰美病情恶化,癌细胞扩散到了肝部胆管,他仍然执意要参加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晚上瘙痒实在受不了,他就嘴里咬着一个牙刷,反复修改他准备的建议和议案。这一年,他带来了8份建议和议案。每一个字,都是他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反复修改斟酌出来的。

当全国人大代表的20多年,他的调研笔记记了16本,提出了232件建议和议案,件件事关农业、农村、农民。他说,“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本来就少,我要珍惜替农民说话的机会。”

2014年9月,老书记毛丰美与世长辞,终年65岁。3天后,按照老书记的遗愿,灵车从家驶出,缓缓驶过大梨树村、桓盖公路和凤泽大市场这些让他牵肠挂肚、奋斗一生的地方。

在毛丰美去世前的13天,不能走路,他坐着轮椅也要到花果山和新建的村史馆去转一转、看一看。还不时叮嘱身边工作人员,要做好山路的改造、鲜花观赏带的种植、停车场的使用,以及景区的长远规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放不下村里的工作,牵挂的还是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父老乡亲。

在毛丰美的领导下,大梨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获得五届“全国文明村”荣誉,大梨树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毛丰美的事迹得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赞誉。各界媒体对他的事迹纷纷予以报道,在他去世后,中宣部、中组部先后追授他“时代楷模”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中共辽宁省委迅速作出开展向毛丰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责编:邱宇哲、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