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燃烧激情,石油报国

2021年04月25日10:57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观历史,浩荡七十载,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肩负新中国“石油第一校”的使命和担当不忘初心,秉承“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精神砥砺前行,坚守“心燃烛火、矢志报国”信念,一代代石化学子从这里走出成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栋梁之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石油类人才的专业学校,建校至今,六易校名:前身为1950年建立的大连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更名为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抚顺石油学院,1970年沈阳化工学院与抚顺石油学院合并为抚顺化工学院,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复建抚顺石油学院,由石油工业部领导,2000年划归辽宁省,2002年正式建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一切。工业强国、石油先行。煤炭、电力、石油成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其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燃料工业部于1950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在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上,中央燃料工业部决定在大连建立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前身——中央燃料工业部大连石油工业学校。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由此而建,并踏上了与国家建设发展休戚与共的奋进之路。

1958年辽宁省委决定在抚顺石油学校基础上创办抚顺石油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62年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抚顺石油学院由本科学院调整回中专学校。1970年11月辽宁省革委会发文决定,沈阳化工学院搬迁到抚顺石油学校校址办学,与我校合并后更名抚顺化工学院,1978年,辽宁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抚顺化工学院建制,原沈阳化工学院部分迁回沈阳办学。

直到1980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抚顺石油学院正式复建,隶属石油工业部领导,之后,学院隶属关系几经变化。2000年抚顺石油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05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从1953年大连到抚顺的迁址,从学校到学院,横跨半个世纪的更名往复;从青涩到成熟、从探索到坚定,变化的是与时俱进、变革求强的力量,不变的是为油而生,矢志报国的初心。

建校70年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始终高擎雷锋精神旗帜,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形式和方法。面对“立德树人”的新形势新要求,致力打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浸润、社会实践、典型引领“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编写《雷锋精神教程》和《雷锋精神概论》两本教材,并作为本课程必修课,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教学。

学校还建立了雷锋精神育人展馆,展馆被确定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高校雷锋第一馆。学校把雷锋精神作为建校之魂、育人之魂,培养出大批具有雷锋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生风华青年宣讲团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经过70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特色,工、理、经、管、法、文、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共计培养了十二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在中国石油石化等各行各业辛勤工作、开拓进取,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业界有口皆碑的“抚油现象”。

回顾过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在各自专业领域成就斐然的优秀校友,“抚油精神”享誉业界;放眼未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将继续强化石油化工特色优势和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特色,以国家一流学科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和外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与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努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中行稳致远。

七十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的青春年华赓续在奋斗路上。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