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中央里项目建设效果图。
辣尔廊效果图。
头条胡同北入口效果图。
商业街区内的市井胡同应该是什么样的?南京的南捕厅、西安的城门里,合肥的拱辰里……丰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加持和赠予,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记者眼里,它应该是一座城市成长的印记、文化的泉眼和精神的坐标,它是自然而丰富的,它是充满烟火气的,更是外乡人感知这座城市历史文化最可触摸的一隅。
作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有着400年历史的中街,伴随着盛京皇城申报5A级景区创建和中街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改造试点,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在中街头条胡同和官局子胡同间,半个多世纪前就被命名的老胡同——中央里,也正在加紧建设,逐渐恢复它往昔的容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街的这处非常巷陌。
传统商贸业转型的标杆之作
1957年,沈阳市曾将中街内中央路中段以北的头条、二条、三条胡同等区域连成片区,统称中央里。但随着岁月变迁,中央里已消失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如今“中央里”再次重装出场。它是中街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改造试点诸多项目中,首个由政府搭平台,街内知名企业积极参与、街内商户组团踊跃加入的老胡同改造示范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
“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的发源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街内弯弯绕绕的胡同如同根根血脉,显现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文化学者、原沈河区政协主席、中街·盛京皇城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总监冯述说。
沈阳城和沈河区的发展皆以文化为根,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集聚了当下的发展动力。在沈河人看来,盛京皇城申报5A级景区创建和中街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改造试点,是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现代服务业突破的标杆性、样板性项目。当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时,他们从供给侧方向着手的改造,未来将引导和推动整条街商业业态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此次启动的中央里亦是古老街区转型升级中的示范项目。因为它是历史的,现代的,中国的,国际的;大众的,精致的;线下的,线上的……它将成为餐饮美食品鉴中心、文商旅融合示范中心和满族民俗文化体验中心。
“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使然
年初至今,中街改造始终坚持政府搭台,多元参与的新格局。全新的“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模式,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束缚;成立文商旅产业联盟,文商旅企业及实体产业跨界合作;成立综合发展理事会,邀请企业家和文化名人,共谋中街未来;成立中街商会,打造街区企业沟通平台,携手共创未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实干能干的沈河人同样拥有广阔的胸怀。中街名店、沈阳荟华楼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斌是沈阳市人大代表。“荟华楼的成长与四百年老街中街相生相伴”,他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我从18岁就在中街工作至今。生于斯、长于斯,对中街有着深深的情感。”
“从只有6节柜台的‘小门脸’干起,到成为东北珠宝业的‘第一大户’,没有中街、没有沈河,就没有荟华楼!”与中街内头条胡同比邻而居,李斌和荟华楼期盼中街改造的心情比谁都迫切。而他和荟华楼显然不愿意做旁观者。
几经调研后,荟华楼举旗先行,中街内的沈阳春天等民营企业组团参与,投巨资加入到中街老胡同改造中。“投资中央里,我们绝对不是头脑发热。我们有四百年老街不懈奋斗的历史传承,作为它的一份子,今天我们与它共同发展、进步,而我们更看好它的未来!”
文商旅奠基筑魂的全新坐标
中街·中央里项目拥有丰富的商业业态,注重对游客和消费者的游购逛吃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体验,更坚持以文化铸魂,区域内设置丰富的文化历史传承载体,让大家在逛吃游购中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盛京皇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目前,中央里内设置了盛京名优、辣尔廊、考壹第、芝兰台、旮旯院、邓公井等十二大商业业态及文化载体。
作为中央里的综合文化展示载体,芝兰台因盛京才子缪润绂的“芝兰诗社”而得名。它也是中央里内的“大舞台”。逛了一天的游客,可以到芝兰台小憩,听戏、看演出,品品这独特的沈阳味、满族风。走累了还可以到景区内的邓公井去转转。这是为缅怀盛京皇城的建造者邓公池修建的。“公去大名留史册,我来何处缅勋功”,盛京才子缪润绂为我们留下了享誉中外的“盛京八景”,两位先贤也在中央里得以互动。不大的旮旯院则是满族民俗文化展示区和满族民俗美食体验区。嘎拉哈、冰尜、驴打滚、沙琪玛,应有尽有。在非遗文化展示厅,老盛京、老皇城根儿下的手艺一个都没少。
最后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衔珠阁,它是中央里地标式建筑,馆内展品珍奇而精美,是中街内最新、最佳的网红打卡地。
还记得头条胡同里的孙丽丽烤猪蹄吗?焦香酥脆的外皮,软糯的内里,咬上一口,顿时感觉人生都完美了。“时代给了年轻人创业创新的舞台,中街伴着我成长”,对中街·中央里的未来,孙丽丽充满希望。目前,罗森便利店、奉饴堂、湘行简书等众多知名品牌商家已签约中央里,共谋发展。
历史的、现代的、国际的、丰富的业态辅以生动的文化载体,老沈阳城非常巷陌的模样依稀显现。游子们的万千乡愁,尽在中街古巷中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