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辽宁医疗队的故事(51)

前线日记——“善变”的妈妈

2020年02月21日12:53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派出20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辽宁省委网信办与人民网辽宁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前线日记——辽宁医疗队的故事》。通过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善变”的妈妈

记录者:朝阳凌源监狱管理分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李俊美

2020年2月18日,星期二,晴,武汉雷神山医院。

14日是我们病区收治患者的日子。我们是接收患者的第一小队,所以我不敢有一点点疏忽。我们早早的就做起了准备,反复检查包里的防护用品。电脑使用流程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忘了什么。最后我把手机调成静音,躺在床上想休息一下,可是怎么也睡不着。我告诉自己要快点儿睡觉,什么也别想,睡好觉才能有精神。

16点,我们背上物品准时出发。车上很安静,同事们都不说话,我想大家可能有些紧张,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真正的战斗了。突然有个医生说:“我们来给自己鼓鼓劲好吗?大声喊出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呐喊声让气氛活跃了起来,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到达雷神山病区后,我们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整理患者被褥、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调好电视、将屋内空调调至适宜的温度等。我们一边干活,一边焦急地等待患者的到来。

将至22:00,我们收到通知说晚上不收患者了。大家放松下来,突然意识到晚饭还没有吃,这才拿起早已送来的晚饭大口吃起来。虽然已经凉了,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外边下起了大雨,由于医院还未完成施工,汽车根本进不去,从病区走到马路至少有15分钟的路程。我们没拿伞,本来想每人拿一个大的垃圾袋当雨衣,可是想到物资紧缺,大家把手里的塑料袋又都放了回去。有的人捡起地上的泡沫条、纸箱挡着,有的什么都没拿就跑进了雨里。我们跑到车上时浑身早已湿透,冬天的雨格外凉!虽然车内开着空调,但也很难驱散裹在身上的寒冷,而且每个人鞋上、裤腿上甩满了泥点。在这种泥泞道路上狼狈奔跑,大概也只有在电视里看过吧!

大家坐下后,车内空气湿闷,加上光线时明时暗,感觉透不过气来。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有人恶心、呕吐,我们都害怕自己会感冒发烧,谁也不敢开窗透气。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感冒。

回酒店后,我打开老公给我写的信,信里是满满的祝福和思念,我又何尝不牵挂家人呢!孩子问我:“妈,你啥时候回来啊?我不愿意让爸爸陪我睡觉,他念的故事不好听!”我说:“疫情很快就会结束,妈妈就回去了!”我这是说给他们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17日,我收到妈妈的信息:

0:15:丫头,你下班了吗?回去了吗?

0:30:回来给妈发个信息啊!

1:03:要是哪难受告诉妈啊!

这就是我的妈妈,只要我去上班,不管什么时候她都会等我下班。爸爸说,妈妈在家总是看表,还一遍一遍的告诉他不能打电话,前方病毒多接电话不安全,发信息也得等下班后再发。家里电视几乎每天播放的都是湖北卫视,我知道她是为了了解武汉,了解我的工作环境。我妈妈不是一个细腻的人,此刻她却比谁都细心。

母爱是这普天之下最炙热的情感,为了孩子她们似乎做什么都不足为过。她们虽未与我们同行,心却早已随我们来到了武汉。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不是来到武汉,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我妈妈也是“善变”的,能够一夜之间变得啰嗦、脆弱、爱哭。妈,我想你了,等我回家!

今天我上了八个小时的小夜班,有点恶心,不知道是因为突然熬夜太困了,还是脚下有点凉。因为收治病人不久,工作流程不是很顺畅,所以即使是夜班也会有很多处置。但是最让我们犯难的不是各种处置,而是患者的情绪。人在生病的时候很脆弱,需要关心和照顾。病房里有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必要的生活配置,可他们大部分时间不是看电视,而是望着窗外我们来回走动的身影,眼里写满了伤感。我想那是一种渴望,对自由的渴望;那是一种向往,对阳光的向往。

儿子说我想变成超人去拯救地球,此刻我多希望真的有超人,能够拥有消灭病毒的力量!

(责编:李进媛、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