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两会观察】脱贫攻坚:巩固“输血”成果,提升“造血”能力

李进媛、尹柏寒

2020年01月16日08:32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2019年,辽宁省实现13.25万人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至此,辽宁省农村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之初的126万人减少到去年年底的1.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0.06%,1791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2020年辽宁省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报告提出,要稳定脱贫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考核验收,务必保质保量,确保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在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辽宁如何为脱贫攻坚持续输入活力?如何巩固现有成果,防止脱贫百姓返贫?如何补齐脱贫攻坚的短板?今年辽宁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展开热议。

增动力:发展合作社,带领农户脱贫

“我们村不但‘输血’,还建造了‘造血’功能。”辽宁省人大代表毕存仁说。为了帮助贫困村民脱贫,他所在的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七里河村成立了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宝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老庭沟果树栽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三个合作社的发展,七里河村在2016年就已经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村里还继续给村民们分红。”毕存仁表示,“2019年,每户贫困户拿到了1000元分红。”

辽宁省人大代表毕存仁

2019年,辽宁省在产业扶贫上,落实资金17.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211个,惠及贫困人口近63万人。依靠农村集体经济,成立农村合作社,农业有了活力,百姓富了起来。

辽宁省政协委员赵龙认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精准扶贫,首先需要有可长期持续发展的产业。”

辽宁省政协委员赵龙

赵龙所在的沈阳市康平县东升乡东升村抢抓农村土地流转有利时机,成立了康平县龙旭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将土地整合起来,使“资源变资产”。通过“保底、分红”的新模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两年来,东升村51户、149人贫困人口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务工、合作社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稳定脱贫。

固成效:精准对焦,堵上返贫风险点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精准脱贫的同时还要精准防止返贫,让百姓“稳稳地”富裕起来。

2018年,沈阳市康平县已完成贫困县摘帽,现在的扶贫工作着重于巩固脱贫成果。康平县坚持扶持人员不撤、资金不减、政策不降的工作方式,建立起长效脱贫机制。

防止返贫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根据各县、村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辽宁省政协委员孟祥彪针对康平县的特点,带来了提案《关于将康平县列为三产融合示范区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我所在的王家窝堡村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模式,借助卧龙湖这一优势旅游资源,打造以渔村为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孟祥彪表示,通过建设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县域三次产业共同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辽宁省政协委员孟祥彪

补短板: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9年初,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兜底帮扶”列入民生实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现在贫困大学生就业相对较难,应优先考虑贫困大学生就业。”赵龙委员表示。孟祥彪委员也认为,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去年,辽宁省人社厅、辽宁省扶贫办、辽宁省教育厅等部门明确了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并将该数据统一集中在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上,向各市发布,指导各地就业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重点指导、重点推荐,实行就业援助。

截至目前,辽宁省有就业意愿的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实现就业。

辽宁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善瑞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打赢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接下来还要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加快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一道奔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总之,今年全省上下要紧紧盯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总任务,保持力度不减,突出高质量要求,努力做到真脱贫、脱真贫,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责编:尹柏寒、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