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疫情風險點

2020年11月14日08:16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疫情風險點

  多地進口冷鏈食品 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11月7日至11日,天津接連查出冷鏈從業者感染新冠肺炎,冷鏈食品外包裝也被檢出新冠病毒。此前,大連、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

  事實上,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也都指向冷鏈,進口三文魚、厄瓜多爾冷凍南美白蝦等冷鏈產品也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青島港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証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冷鏈為何潛藏風險大

  記者調查發現,冷鏈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有多種原因。

  首先,新冠肺炎病毒耐低溫的特性使其在冷鏈食品表面更易存活。冷庫環境溫度較低,適合病毒長期存活。

  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

  記者調查發現,受封存場地、檢測能力、消毒設施、人員配備等因素限制,難以做到對所有批次取樣檢測。

  此外,裝卸環節成為防疫的難點之一。記者在北方某港口看到,進口的冷凍集裝箱貨物進入冷庫時,各類凍品需要裝卸工人一件件手工掏箱,然后再用叉車轉移至冷庫中儲存。

  冷鏈防疫還需人物共防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可以從源頭上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何鵬建議,冷鏈相關從業人員要增強個人防護意識。裝卸工人穿戴多個防護用品時,務必確保防護口罩最后摘除。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顧清建議,消費者不要採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選購冷鏈食品時,應避免徒手接觸食品表面﹔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

(責編:湯龍、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