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是個好地方,遼寧正在好起來,遼寧恰逢好機遇,遼寧迎來好前景。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釋放良好預期,把良好預期轉化為振興實績,以振興實績營造更多良好預期。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現在咱撫順東華園一家比一家漂亮,先到我家看看。”電梯一停,71歲的陳玉芳麻利地走出電梯打開房門。一進屋,迎面就是一張照片。
陳玉芳老兩口都是撫順第二紡織廠的退休工人,這張照片裡坐在他們中間的,正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必須一進門就看得到這張照片——這樣心裡敞亮。”陳玉芳笑得格外爽朗。
始建於1901年的撫順西露天礦是亞洲最大露天礦。100多年高強度開採,給撫順留下了面積超過74平方公裡的沉陷區,相當於撫順城市建成區面積的一半,危舊房15.84萬戶,陳玉芳家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紀70年代,滌綸紡織面料“的確良”因色彩艷麗、易於打理、挺括有型等優點風靡一時,成為很多人家裡的“稀罕物”。1972年2月5日,毛主席在周總理批示呈送的《關於進口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上親筆圈閱,同意建設四大化纖基地,其中最大的一個落戶遼寧省遼陽市,被人們稱為“遼化”。天南海北的建設者們匯集遼陽,凝聚起“隻要骨頭不散架,就要拼命建遼化”的報國志向。1979年1月,遼化生產出了第一塊國產“的確良”。
隨著時代的進步,“的確良”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產業報國、胸懷全局、為黨分憂、為民造福的使命擔當卻在遼化一代代傳承。
統籌發展和安全 融入新發展格局
春末夏初,在遼寧的廣袤鄉村,大馬力農機深鬆黑土地,農民在田間忙碌勞作,農技人員穿梭指導……鐵嶺,大田玉米率先開犁春播﹔朝陽,工人們從菌棒上採摘香菇﹔盤錦,水稻育苗棚內綠油油的秧苗破土而出﹔丹東,一隻隻白羽雞正出欄﹔營口,傳送帶滾滾,滿載玉米的巨輪啟航一路向南。
5月中旬,遼寧春播整體進度已超七成,黑土地上正煥發著勃勃生機。“遼寧是農業大省。2021年,遼寧省糧食產量達到507.7億斤,同比增長8.5%,增幅位居糧食主產省第1位。維護糧食安全,遼寧大有可為、責無旁貸。”遼寧省委財經辦負責同志介紹說。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他強調,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和深化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監管、國家公園、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舉措,加快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東北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近年來,遼寧扎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為目標,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取得新成就,發生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