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农行大连分行助农新春见闻

2021年02月23日19:03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辛丑正月,春满河山,乍暖还寒。行走在辽南大地,春意悄然萌动。在中国农业银行惠农贷款的受益农户那里,可以看到一幅幅冬尽春归的乡村景图。

张钊强的第一枝春果

室外,零下八九度,春寒料峭。在近百米的温室樱桃大棚内,零上二十七八度,暖气洋洋。

左元龙摄

36 岁的青年果农张钊强正带领雇工在去年刚刚建成的温室内忙碌。2020年夏秋之际,得益于农行大连分行“整村推进,集中授信”的惠农信贷政策,仅一周左右时间,他便从农行大连瓦房店支行拿到了20万元信用贷款,建起了第四栋温室大棚。“现在四栋大棚总长达390米,一共栽种了樱桃220多棵。这最后一栋棚的樱桃,已经以每斤60元包棚预订出去了。”正月初九,张钊强介绍道。

据了解,素有“中国大樱桃设施栽培第一镇”之称的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辖内八个村温室樱桃大棚超过3000栋,张钊强所在的卢屯村数量占比近半。作为第一批探路者,他在十多年前与父母一起搞起温室樱桃种植。“前三栋棚先后用了10年时间,有了农行的好政策,这第四栋大棚不到半年就建成了”,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张钊强感叹道。

“今年我还是村里最早上市的,现在每斤130元上下。”四栋温室大棚支撑起张钊强一家老小七口人富足的乡村生活。满身干劲的他还不满足,“车不是稀罕物了,还得在市内置房子,得让去年才出生的小儿子在城里上幼儿园 …… ”对未来,张钊强满怀憧憬。

杨金永的“救急贷”

“要不是农行240万元贷款及时到位,我的生产就得停摆!”回忆起去年几近“无米为炊”的窘境时,瓦房店市阎店乡个体工商户杨金永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杨金永在当地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乡镇企业,主营远洋绳网等塑料制品。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一大批外贸成品留置海关,资金一时难以回笼。与此同时,正赶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哪怕左挪右倒,进料资金也始终没有着落。“干了一辈子,从没这么难过”年逾六旬的杨金永坦言,“价格天天涨,都不敢接供货商电话,火上得老鼻子了!”。

当他来到中国农业银行农行大连瓦房店支行求助时,两级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企业实地考察,并结合其经营情况和企业综合实力,以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模式,为其提供240万元的资金支持,年利率仅4.75%。

贷款资金到账的第二天,杨金永便分四笔将货款汇划给供货商。前前后后忙活了大半天,他的电话几乎就没有停过,一会儿填单台,一会儿柜台。“总算抓到满意价位的料了!”离开网点时,杨金永喜笑颜开。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内贸订单超过以往。牛年春节,杨金永40多人的企业几乎是全员满负荷开工。“总体看,比以往年度好一些。”一向低调的杨金永如是说。

杜新宽的心“宽”了

杜新宽夫妇是瓦房店市瓦窝镇养猪大户,他们苦撑生猪养殖危局两年多,终于在2020年迎来生猪行业的“春天”。

眼看生猪价格水涨船高,熬过了养猪“寒冬”的杜新宽夫妇,又陷入扩规模的资金困境:没有抵押物,部分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难以满足需求。“那段时间急得真魂出窍……”50岁的杜新宽回忆道。

农行大连瓦房店支行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大连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联合作业,以“银行+担保公司”模式,仅仅两周时间,200万元贷款便到了没有抵押物的杜新宽手中。

新猪场建设工程在拿到贷款后的十一期间就启动了,经过两个月马不停蹄的大干,当年底便投入使用。育种、育肥、出栏……宽裕的资金一扫笼罩杜新宽心头多时的阴霾,一度举步维艰的猪场,也正式走向自产自养的正轨。

现在,杜新宽夫妇猪场存栏超过10000头,成为全镇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大户。“农行惠农政策这么好,我得往农业方面多使使劲!”经营多项产业的杜新宽心路更宽了。

(责编:汤龙、那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