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退养还湿护卫蓝色海湾

王笑梅

2020年08月31日10:17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盘锦退养还湿护卫蓝色海湾

在辽河入海口,独特的河海交汇地理环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在辽东湾顶部,大辽河与辽河入海口之间,泥沙顺流而下,沉积成一片沙洲滩涂。

8万公顷芦苇湿地、10万公顷海湾滩涂,构成了辽东湾的生态“双肾”。而盘锦市107公里的海岸线,全部都在辽东湾内。

盘锦市把目光投向大海,提出要用生态的“双肾”护卫蓝色海湾。

盘锦市委主要领导在接受省政府新闻办“碧海蓝天看辽宁”采访团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盘锦市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原因,盘锦市有不少养殖户在辽河口湿地围海养殖,对湿地植被、近岸水质造成了严重破坏。

红滩绿苇是盘锦市的金色名片。当地对芦苇湿地实施了最严厉的保护措施,坚决推行“退养还湿”修复海域生态工程。

盘锦市坚持政策引导,鼓励养殖户从围海养殖转向海域开放式养殖。仅今年,就“退养还湿”4193公顷,加上前期的1533公顷,这一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对辽东湾生态恢复意义重大。

如今,作为中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区和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辽河口的广袤湿地,栖息着各类野生动物450种,是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斑海豹的重要产仔地。

“有的野生丹顶鹤来了就不想走了。” 盘锦市“养鹤第一人”赵仕伟说,最多时,在这里停歇的丹顶鹤达500余只,而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刚到这里工作时,只见到3只丹顶鹤。

在盘锦辽东湾滩涂,核心区域是离岸1.2万公顷的蛤蜊岗,因盛产文蛤、四角蛤蜊、毛蚶、篮蛤等贝类得名。

2010年开始,盘锦市严格管理、封岗养殖,并采取了基于生物容纳量评估的增殖放流和科学采捕等措施,使岗上的资源迅速得到恢复。

到今年上半年,盘锦累计投入文蛤苗3200吨、15.2亿粒;移植四角蛤蜊苗1万吨、20亿粒;青蛤苗200吨、4亿粒;大竹蛏苗3亿管。目前,岗上贝类的总生物保有量在10万吨以上,每年经济贝类的采收量都在5000吨左右。

在建设“海上牧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些贝类每年可以滤食湿重为51.2万吨的浮游植物,消耗无机氮18694吨、无机磷1808吨,净化海水量可达百亿立方米。而盘锦10万公顷的滩涂中,各种贝类又可将这种净化能力提升至3倍有余。

(责编:尹柏寒、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