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正为患者查看CT片。 张文魁 摄
“很多人认为只有寒冷的冬季才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其实不然,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时,猝发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7月28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五病房副主任医师张晓丹称,高温天气,心血管患者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下面这份“护心指南”一定要认真看。
夏季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夏季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原因很多。”张晓丹分析说,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高凝状态,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或血管堵塞;夏夜天气燥热,昼长夜短,人们在夏天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大多有所下降,而休息不好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高温天气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张晓丹还提到,“心理感冒”也是造成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加上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如果再加上过度劳累、过度贪食冷饮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
这份“护心指南”要收好
高温天气,心血管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运动 严防中暑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护正常的血管机能,以不感到疲惫为佳;运动不要过早过强,中午到下午3点太阳光通常最强烈,温度也最高,这段时间最好避免户外活动。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停止体力活动,气温再高时,还应停止散步等日常活动。 合理降温
莫要贪凉
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温度,如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 如果从高温的外界直接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为血管遇冷急剧收缩而导致心肌梗死;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的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带上遮阳伞;不要洗冷水澡,不要迅速进食大量冷饮等。 及时饮水
补充水分
多喝白开水,也可以是淡盐水,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血容量,尤其应注意的是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次200~300毫升,一天2000毫升左右,以补充水分。这样可以补充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血容量不足,稀释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液黏稠增高诱发心肌梗死。 清淡饮食
保护血管
饮食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也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适当增加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也可自制一些清洁卫生的清凉食品。夏季容易发生腹泻及“热感冒”,体液易丢失,应当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就医,以免因机体内环境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充足睡眠
不少8小时
应当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态平衡乐观。有些高血压患者夏季较冬季血压偏低,要注意经常检测血压,注意血压波动。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不少于8小时,可午睡1小时,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 心态平和
避免激动
精神因素对健康影响相当重要,大脑中管理心脏功能的区域会在强大的压力下失去平衡,促使脑细胞向心脏组织发出讯号,导致心脏承受压力而出现病症。情绪激动,会引起血压、心率的快速变化,成为斑块破裂的诱因,应当避免。 规范用药
保护血管
除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规范用药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三伏天气,心脏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血压心率、血液和心电图等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按时服药,切莫因为没有症状或怕麻烦而自行停用必须的药物。心脑血管病病人在夏季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适当增减药量。一旦发生明显的症状,如严重的胸闷胸痛、出冷汗等,应及时就医,切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