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燃烧的钢铁》剧照
核心提示
站在缓缓升起的舞台上,主人公“孟泰”面向全场观众,以饱含深情且引人深思的独白弘扬“孟泰精神”。话音刚落,观众席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7月22日晚,以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为主人公的大型原创话剧《燃烧的钢铁》在鞍山大剧院首演。这是劳模孟泰事迹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也是我省近年来以模范人物为主人公创作的大型话剧之一。
当晚7时15分,伴随着激昂的主旋律,舞台灯光徐徐亮起。饰演孟泰女儿孟庆珍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中央。此刻的场景展现的是她代表父亲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全剧的故事就从这里以倒叙的手法展开,孟泰为鞍山钢铁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浓缩于舞台之上。
倒叙结合插叙 演绎劳模故事
话剧《燃烧的钢铁》是鞍山市艺术剧院于去年完成立项的一部大型原创话剧,由孙浩担任编剧,宋国锋担任导演,姚居德主演,王纪厚担任舞美设计,关中魁担任灯光设计,呼格吉夫·哈布尔作曲。时长130分钟的《燃烧的钢铁》分为“建设仓库”“保卫高炉”“爱厂如家”等九幕。该剧打破了按照时间顺序线性陈述的方式,运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结构全剧,以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手法,充分展现了影响并激励几代人的“孟泰精神”。
虽因疫情影响,鞍山大剧院观众席仅开放30%的座位,但这并不影响观众的观看热情,鞍山观众以激动的心情重温“孟泰精神”。记者发现,在观看过程中,有些观众眼含热泪。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着观众。据了解,当晚前去欣赏该剧的既有鞍山观众,也有来自沈阳等城市的观众。
演员以“孟泰精神”演孟泰
鞍山市艺术剧院46名演职人员参与这次演出。据该院负责人介绍,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练进度,但所有演职人员都毫无怨言地努力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大家以“孟泰精神”演绎《燃烧的钢铁》,用两个多月时间排演出一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话剧。编剧多次修改剧本,精益求精。导演把握全剧整体风格进行二度创作。演员们在编剧、导演的带领下,多次赴鞍钢体验生活,他们用心揣摩各自扮演的角色,在排练场切磋演技,付出了很多心血。
编剧孙浩从事戏剧工作40余年,当初接手这部话剧创作时压力很大。因为孟泰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的感人事迹很多,如何选取其人生片段进行戏剧文学创作是比较艰难的。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孙浩奔走在孟泰曾经奋斗的地方,进山沟、探实地、访家人、听讲解,凭借着忘我的工作热情,打捞出许多孟泰鲜为人知、令人动容的工作与生活细节。孙浩说,创作剧本的过程也是自我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过程。
该剧导演、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大奖”获得者宋国锋坦言,尽管每年创作颇丰,但在排练这部话剧时,仍感觉压力重重。如何以精彩的戏剧冲突推进剧情发展,如何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人物彰显“孟泰精神”,对他而言是一次新的考验。他说,是“孟泰精神”让他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鞍山市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茹从艺44年,剧中她饰演孟泰之女孟庆珍,是整部话剧的主演之一。据王茹介绍,为了生动塑造这一角色,她在接到剧本的第二天就赶到年逾八旬的孟庆珍家中,与老人畅谈并追忆孟泰一生的点点滴滴。在排练这部剧的过程中,王茹多次因感动而落泪。演出中,她也多次声音颤抖,哽咽独白。“做好本职工作,演好这部话剧,是对‘孟泰精神’的最好诠释。”王茹说。
观众眼含热泪看完全剧
今年83岁的张运清退休前曾是鞍钢医院的一名护士。听说剧院要上演有关孟泰的话剧,她早早购买了演出票,一家四口一同前往剧场观剧。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白发苍苍的张运清沉浸其中,目不转睛地欣赏这部话剧。精彩之处,老人多次热烈鼓掌。张运清说,作为鞍钢一员,她从年轻时就学习“孟泰精神”。但通过话剧这种形式去了解孟泰的人生还是第一次。张运清动情地表示,她是眼含热泪看完了全剧。
记者了解到,虽然孟泰已去世50余年,但其身影一直驻留在鞍山,深深扎根在一代又一代鞍山人的心中。孟泰曾经工作的鞍钢设有孟泰纪念馆,办有《孟泰报》,奖励给优秀员工的奖章就叫“孟泰奖章”;鞍山市内有以孟泰名字命名的公园。此次,话剧《燃烧的钢铁》是以舞台艺术形式传颂“孟泰精神”。据悉,首演当晚,话剧《燃烧的钢铁》剧组举办了专家研讨会,来自沈阳等地的专家对《燃烧的钢铁》给予高度评价。主创人员认真听取了专家的评价及修改意见。经过修改提升后,话剧《燃烧的钢铁》将进行巡演。记者 朱忠鹤 王臻青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