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脑血管病易发人群和脑血管病患者在炎炎夏日更要做好预防和及时就医。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王金春表示,要从生活习惯、慢病管理和早期症状识别方面入手,预防卒中。
出现症状早就诊
王金春介绍说,脑血管病前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生头晕、睡眠多、倦怠、不爱言语,在夏季通常会被误认为中暑;二是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很多人会认为是胃肠炎;三是视物不清和视物成双,误以为是眼病到眼科就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四是走路不稳、跌倒频繁,简单认为老年人腿脚不灵便所致;五是突然出现健忘、找不到家、不会花钱或者不能完成简单的家务;六是老年人突然发生情绪变化、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异常等。一旦出现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就要及时到神经科就诊。
定时补水很重要
都有哪些生活习惯会造成脑血管病呢?王金春介绍说,饮水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老年人,不渴不饮水。有些老年男性前列腺大,排尿不便,更不愿意喝水。实际上,老年人各种感觉能力退化,在他感觉到渴的时候,实则身体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时,身体水分蒸发严重,更加重了身体缺水状态,造成血液粘滞形成高凝状态,就容易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出现这种情况,光靠口服喝水已经不够,需要立即静脉补液,缓解症状。
另外,人们在进入夏季后普遍食欲差,尤其是老年人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均下降,进食欲望不强,出现“苦夏”等现象,蘸酱菜成为很多人的最爱,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盐的摄入量。王金春说:“高盐饮食会加剧脑血管负担,血压升高,易诱发脑血管病发生。”
夏季人们贪吃冷饮,凉菜进食较多,易发胃肠炎。如果腹泻后再加上禁食,液体摄入不足,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必须及时补液治疗。生活不规律,也是脑血管病的诱因。夏天昼长夜短,加之目前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聚会和娱乐活动明显增多,青壮年包括一些老年人连续聚会,大量饮酒、熬夜,身体不能得到有效休整,也易诱发脑血管病发生。老人锻炼的时间应选在早晚凉爽时段,尽量避免在阳光最足的时候出门。老年人的血管动脉硬化调节能力较差,在屋内开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出门后会因室内外温度差大易诱发脑血管病发生。
慢病管理要规范
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慢病,经过冬春季节变化,治疗调整后,血压、血糖等指标均趋于平稳。有些患者因担心副作用等原因,自行停药或减药、换药,结果造成血压和血糖等出现较大波动。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未能定期复诊,有些患者虽然按时服药,但是相关指标不复查,血压、血糖不检测,全靠自我感觉,这样达不到一级、二级预防效果,也易发生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出院1个月、3个月、半年和一年都要到医院复诊。”
王金春表示,夏季预防卒中的“三字经”是多饮水,少吃盐;拉肚子、去补液;不停药,勤复诊;有症状,不要等;去医院,专科治。她同时特别提醒,目前是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全市各医院会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诊治,不会引起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