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蓝天,俯身看碧水,推窗见绿荫,这是丹东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丹东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全地区河流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在87.5%以上,鸭绿江及其主要支流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
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丹东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叆河风景区。李进媛 摄
加强污染防控治理,守住绿色发展底线
丹东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名录,进行依法管理。
同时,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法规管林、全民护林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鸭绿江流域环境整治、城市内河治理、取缔黄标车、拆除燃煤小锅炉、秸秆禁烧等多项环保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丹东市河流平均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森林覆盖率达67%,人均森林蓄积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青山沟。李进媛 摄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积极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推广优质稻米、坚果、小浆果等种植养殖产业,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下经济建设,推动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
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形成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五大旅游集群,春赏桃花观海鸟、夏踏海浪玩漂流、秋赏枫叶摘鲜果、冬滑冰雪泡温泉的四季旅游各具特色。
虎山长城。李进媛 摄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打造绿色发展家园
从城市规划入手,严禁沿江一线建设高层建筑,严控老城区新增高层建筑,严禁随意破坏拆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编制、完善城市园林专项规划,将城区绿化工作作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着力打造“出门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良好生态环境,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扩大城市绿色规模。积极培育绿色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全民共建生态绿色家园活动,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
大梨树村。李进媛 摄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出台实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丹东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
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关于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一系列文件并推进实施、强化执行,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