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沈陽鄭州兩地書畫家同台“對話”

楊 競
2022年08月26日11:26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沈陽鄭州兩地書畫家同台“對話”

8月20日,在沈陽美術館,鄭州、沈陽書畫家作品聯展——“黃河魂 沈水情”開幕。兩地美術家共100件美術作品在同一個空間展出,兩地藝術家和其所傳達出的更深層次的地域文化在這裡交流、碰撞。

  此次聯展由沈陽書畫院和鄭州畫院主辦。展出的美術作品,涉及油畫、中國畫、書法等,集中展示了沈陽鄭州兩地美術創作成果,是遼寧書畫家與河南書畫家首次對話,也是東北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一次對話。“單獨到鄭州或沈陽可能也很難在一場展覽中看全這麼多美術精品!”市民於女士感慨。

  此次聯展所尋求的是認知兩地文化,實現兩城之間的共鳴互通。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黃河從鄭州穿城而過,奔騰的黃河水述說著中華文明記憶。沈陽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有沈水之稱的渾河從沈陽穿城而過,孕育出新中國老工業基地無私奉獻的長子情懷。在文化藝術形態上,兩地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反映在繪畫形態上,兩地藝術家筆下各有千秋。展覽上,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作品很多,比如,沈陽畫家邵世鵬的《翠微臨泉》,畫的是東北山水,表現的是東北的大山大水大情懷,畫面上筆墨厚重,色彩濃烈,給人以力量,樹木山水間洋溢著的純朴、蓬勃、倔強不屈的性格、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著的人們的精神風貌,讓觀展者無法不從內心深處熱愛這片土地。穆瑞彪的《聽泉人入山麓圖》、王佔魁的《春至泉鳴》等作品,以濃墨重彩而被人所青睞。沈陽書畫院院長於晨說:“心有多大,畫的勢和氣就有多大。東北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包容性、開放性,這些作品裡都有。”

  鄭州畫作中,趙曼的《故鄉河》、曹潔的《黃河·飛鳥再來》、 張陽麗的《初雪》等都在講述黃河文明。而鄭州畫家王三友的《潑墨秋山圖》、宋野岩的《山中有流水》等山水畫氣勢浩蕩連貫,物象渾厚硬朗。兩位畫家以河南的黃河、嵩山、太行山山水為題材,畫家鄉、畫身邊的生活環境,讓更多人了解中原文化。

  沈陽畫作中,劉旭的油畫作品《盛京大劇院·三和弦》《盛京大劇院·G小調》兩幅作品描述沈陽渾河岸邊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康翠微的《似水年華》用畫筆講述沈陽中街的故事。工業是沈陽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翠微的另一幅油畫《身姿依舊》中巨大的工業機械裝置吸引了觀眾的注意。畫家將藝術與工業和城市進行結合,讓畫作更有溫度,拉近了觀眾與工業文化的距離。此外,沈陽畫家曹明的人物作品、鄭州畫家張陽麗的山水作品、沈陽畫家曹偉的花鳥作品都表現出畫家對大自然和風土人情的關注。而於晨的油畫作品《紅瓶花卉》,紅瓶裡的紅花、粉花、黃花、藍花在靜靜地綻放,在展廳柔和的光照下,仿佛在講述東北大地田野的芬芳、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

  河南是書法大省,遼寧也是書法大省,鄭州畫院院長羅鳴和書法家毛鴻雁的書法作品,讓人贊嘆不已。而我省的王中海、田南竹、馬喆的書法作品也引人矚目。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藝術,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切磋和交流。“此次聯展是中原文化、黃河文明與東北地域文化的一次交流碰撞。用文化藝術講好黃河故事,抒寫沈水情懷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交融,並在同一個平台展示出的作品中發現了對方的優勢。” 羅鳴說。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