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改革有力度 創新加速度

俯瞰沈撫示范區 資料圖片
沈撫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業務辦理窗口 資料圖片
8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黨中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格外重視自主創新,格外重視創新環境建設,努力提升我國產業水平和實力,推動我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制造強國轉變。
在遼寧,有一塊創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從沈陽市奧體中心乘上有軌電車,沿著渾河南岸,一路向東行駛,很快就到達沈陽、撫順兩城的邊緣交界處,舉目所見,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產業園區鱗次櫛比,一片片工地上塔吊揮動長臂……誰能想到,這片285平方公裡的土地,幾年前幾乎一派荒涼,隻有零星的幾座工廠。
2018年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建設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的標杆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和遼寧振興發展的新引擎。此后,中央編辦批復同意設立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為遼寧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
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沈撫示范區在振興路上加速奔跑。近4年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9.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7.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6.8%,稅收收入年均增長24.5%,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3年倍增﹔一批民生工程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沈撫之間,正在隆起一個遼寧振興的新增長極。
改革推動,制度模式新
在沈撫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塊大屏幕引人注目:政務辦理事項、平均等待時長、“最多跑一次”數據預警、評價滿意度等信息直觀呈現,辦理業務,誰快誰好,一目了然。提高審批效能,沈撫示范區專門為這個監察系統登記了版權,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提起沈撫示范區的改革,行政審批是繞不開的話題。企業開辦全部7個環節2小時內辦結﹔“一業一証”改革擴大至30個行業﹔“多規合一”審批系統上線運行﹔98項非即辦事項改為即辦,127項實現容缺辦理,審批時限比法定審批時限減少96%……
“我想辦理營業執照負責人變更。”6月底,於微急匆匆走進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她是一家藥房連鎖公司的辦事人。
“藥品經營許可証負責人的變更,您要一起辦理嗎?現在同步申請就可以。”窗口工作人員受理業務,錄入企業基本信息,系統自動提示,該企業同時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証,也應同步辦理負責人變更業務,便這樣詢問。
“辦!我以為還得跑幾趟呢。”於微聽后有些驚喜,當即同步申請辦理該項業務。
於是,示范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動態生成審批數據信息採集界面,情景化問答,一次性採集所需信息,分別被流轉至不同業務模塊……30分鐘后,變更業務全部辦理完成。新營業執照和藥品經營許可証拿到手,於微感慨:“以前,辦理這樣的業務,要到不同部門、窗口,還得重復提交各種申請材料,辦完少說也得四五天。這次,隻到一個窗口,隻交一次材料,30分鐘就辦完,真是方便!”
沈撫示范區行政審批局局長王鶴錦介紹,從去年6月起,沈撫示范區創新推出“一次變”改革,實現市場主體7大類變更業務、14種相關經營許可以及67項中高頻事項變更業務的“一次申請、一次變更、一次辦結”,將多個政府部門辦理的多件事,梳理整合為單一市場主體眼中的“一件事”,大幅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改革創新,不止於審批。沈撫示范區統籌推進用人制度等“十大領域”改革,強化全過程的效能監察,逐步提升隊伍適配示范區所需的工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改革創新的“先頭野戰部隊”﹔創新構建“一網統管、多網合一”社會治理管理體系,網格化試點順利啟動……目前,沈撫示范區已探索形成50項特色制度性創新成果。
代管沈陽和撫順各一部分區域,如何打破行政區劃藩籬,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沈撫示范區構建跨沈陽撫順兩市行政區域的統一建設和管理新模式,縱向實行“管委會+街道”兩級管理,橫向實行“管委會+大部制”設置,開發建設實行“管委會+平台公司”開發建設模式,“小政府、大社會”的高效管理架構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
服務主動,營商環境優
“這個月底,我們增資擴產的項目就要竣工啦。”眼看著項目即將投產,廣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順鋼滿懷期待。
這個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6億元以上的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再到即將投產,整個過程,劉順鋼幾乎沒操什麼心,也沒有安排專人跟進。要問為啥這麼輕鬆,就因為示范區有個招商集團綜合部。
“我們將政府主導招商轉變為‘市場化招商+全員招商’,在東北地區率先成立了招商集團,在此基礎上,整合原發展改革局、產業創新局、投資促進局、開放合作局工作職能,成立綜合部,依托一個部門,對招商引資項目從招商引資洽談對接至投產運營全流程管理推進。”招商集團綜合部常務副部長李志波介紹。
劉順鋼說,去年,示范區招商集團綜合部和企業對接,起草投資協議,項目開工建設后,又對項目扶持政策開展政策講解、兌現。“要是在別處,從簽約到施工,得跑工商、發改、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現在,隻需要找這個綜合部就都能解決,他們‘點對點’‘一站式’‘全流程’為項目服務,省了不少程序和手續,我們很滿意。”
抓改革、促創新、當示范,沈撫示范區轉變招商方式,在遼寧率先建立產業鏈圖譜招商數字化平台,實現按圖索驥精准招商。同時深化落地服務,從“招服分離”發展為“招服一體”,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專員服務全覆蓋、重點項目專班推進全覆蓋、項目服務“全生命周期”全覆蓋的“三個全覆蓋”模式,還探索出“摘牌即開工”的項目落地新模式。
沈撫方大生命健康產業小鎮項目,就是土地“摘牌即開工”的典型。“讓土地等項目,不讓項目等土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邱曉強和同事們付出了不少努力。
邱曉強是沈撫方大生命健康產業小鎮項目落地服務專班的成員,每天幾乎都和項目方綁在一起,不是在施工現場,就是在微信群中,和專班成員們一起為項目建設紓困解難。
“我們成立專班,把各部門都納入進來,項目有什麼困難,我們當時就分解、協調、處理,變‘接力跑’為‘並肩跑’,非常高效。記得項目剛開始施工時,需要水、電,我們當天就協調相關部門和附近的企業,提供臨時的水、電,保証了施工進度。”邱曉強說。
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沈撫示范區以創新招商方式、優化落地服務為抓手,5年累計簽約項目367個、累計開工項目151個,連續3年實現了簽約、儲備、開工項目“三個一千億”的目標。
服務更主動,營商環境優,企業預期明顯提升。去年3月,昊晟科技入駐示范區,當年即實現4700萬元銷售收入。“今年初,企業運輸受阻,示范區積極與各地交通部門溝通,保障了關鍵設備安全運抵,避免了企業重大損失。”該公司總經理關隆哲說,今年6月中旬,企業的又一項目正式開工,繼續扎根沈撫,助力示范區發展。
創新拉動,產業項目聚
華為、京東、騰訊雲、中軟國際、阿裡雲、西門子……40家企業的商標,列在沈撫示范區數字經濟產業園A園門口,讓許多來此洽談的客商,驚訝於這幢樓的實力。
“3年前,這還是一座閑置樓宇。”說起變化,A園的運營負責人時彥軍自己也沒想到,“示范區通過有效盤活和利用閑置資產,從2019年京東雲入駐,到現在已經聚集了大大小小40多家企業了。幾乎每天都有企業來洽談,每半個月就有一兩家新企業入駐。”
這裡到底有啥吸引力?“一是有政策支持,遼寧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示范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二是服務跟得上,示范區的人才、稅收優惠政策,在整個東北是最好的,入駐的企業享受最好的服務,擁有最好的發展環境﹔三是能形成集群效應,入駐企業抱團發展,優勢互補。”中軟國際互聯網ITS集團遼寧省總經理曹健這樣回答。
產業集群效應發揮,曹健感受明顯,中軟國際去年7月入駐示范區后,在一次早餐會上,由於管委會負責人的一個建議,他們聯合示范區其他20多家企業,成立了數字產業聯盟,如今已頗具影響。“現在,沈陽、大連等地也有企業加入,聯盟有40多家企業了,以智庫的形式為遼寧全省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還參與了多地的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曹健說,中軟國際落戶1年來,產值近2000萬元,招募員工超60人,正准備申請成為規上企業。
基於國家重點支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方向,基於遼寧省內產業短板空白,基於與沈陽、撫順兩市差異化發展,沈撫示范區確定了數字經濟、信息技術應用及裝備、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氫能)、現代服務業等六大主導產業,確保產業面向未來、擁抱朝陽。近5年,累計簽約項目376個,協議投資額達3580.42億元。
“坐擁沈撫示范區,面朝花海,數字經濟產業春暖花開。”前段時間,數字經濟產業園C園旁的湖畔,桃花盛開,C園的運營負責人白欣卉在社交平台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原來,沈撫示范區簽約360東北區域總部項目,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落戶C園,成了C園的“領頭羊”。去年11月,白欣卉帶領團隊從上海來到沈撫示范區,接管了C園的運營工作。“繼360之后,又有4個項目簽約C園。我們公司在北京有兩位業務顧問,他們看到這裡的發展形勢,都申請成為了項目的合伙人,來到示范區和我們一起運營C園。”白欣卉笑道。
“不能示范,何談以示范區命名?不能創新,又何談示范?”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董峰說,示范區的工作方法論就是“創新、再創新、更創新”,時刻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區域發展的原動力,堅持改革成果人民群眾共享,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造遼寧改革創新“試驗田”和生態環境保護“樣板間”,奮力走出東北全面振興新路子。
2018年以來,沈撫示范區各類創新主體實現大幅增長,高新技術企業從38家增長至130家,累計增長242%﹔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冊數從49家增長到204家,累計增長31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