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沈音退休教師收集整理失傳的嗩吶古樂譜

2022年03月04日14:05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撈瀕臨失傳的嗩吶古樂譜

嗩吶的古曲譜是什麼樣?

從沈陽音樂學院退休的82歲老人楊久盛,正試圖通過自己的辛苦工作,讓更多人見到這些古曲譜的“真容”。老人還有一個心願:希望經過自己幾十年的收集整理,將遼寧地區的嗩吶古曲譜匯集成書,為后人留下一份珍貴資料。

3月3日,在楊久盛家中,記者在案頭看到了成堆的嗩吶古曲譜。老人小心翼翼地展開其中一卷,白色厚紙上,是經過精心修補后粘貼上去的暗黃色曲譜。老人已經整理完了100多首嗩吶古曲譜,而按照他的估算,遼寧地區現存曲譜大約有300多首。

吹管樂器是遼寧地區主要的民族樂器,這其中,嗩吶是主要代表。遼寧歷史上,民間藝人們使用的嗩吶曲譜是“工尺(chě)譜”。從外觀上看,工尺譜與現在經常使用的簡譜差別很大,前者由固定的幾個漢字組成,后者則主要是阿拉伯數字。

與民族音樂理論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楊久盛,在30多年前意識到遼寧地區嗩吶古曲譜可能面臨失傳風險,於是他便開始了收集整理。他目前收集到的最早一份工尺譜是清光緒年間的。

收集到一份完整的工尺譜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過去民間藝人將自己的工尺譜視為謀生工具,不肯輕易對外交流,隨著民間藝人故去,一些工尺譜也就“曲終人散”了。再有就是隨著西方音樂流入,越來越多的嗩吶藝人開始使用簡譜,工尺譜逐漸被舍棄,這也造成了收集困難。楊久盛並沒有放棄,他採取交換、轉譯和給民間藝人錄音記錄等方式盡心整理。

作為楊久盛的學生,沈陽音樂學院教師李放是協助整理人之一。她介紹楊久盛對整理工作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求他們將“板”和“眼”在曲譜上標注清楚,另一方面要求他們在將簡譜還原為古曲譜時力求准確。李放說,整理的過程也是再次學習的過程,“收獲很大”。

楊久盛說,目前古曲譜已進入后期整理階段,預計明年整理工作全部結束后出版。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