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要闻

辽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赵 静
2022年08月27日09:47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全力当好‘薪火传人’,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智能化。”“导入时尚元素,做好产业对接,实现价值提升。”8月26日,在省政协“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月度协商座谈会上,部分市县政协主席、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朝阳市政协主席刘朝震认为,我省应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上形成更多具有辽宁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他建议高水准编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快红山文化“申遗”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当好“薪火传人”。

  “绥中县长城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有姜女石遗址、九门口长城等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意义重大。”葫芦岛市绥中县政协主席蔡波建议,加大省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实施长城保护开发工程,深挖长城相关历史遗迹、历史故事,促进长城文化产业发展。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符号。”郑向东委员认为,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辽宁历史建筑的多重价值,使其融入城市功能和群众日常生活,真正让历史建筑“活”起来。她建议,健全历史建筑保护政策法规,加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业态指引,提升服务功能。

  蒋立新委员认为,应进一步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设置省、市、县区三级专职机构,做到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分类保护。同时,应将辽宁特有的历史文化与长城文化紧密结合,开发好长城文化遗产的市场和文化价值。

  “我省相当一部分红色资源分布在乡村,存在保护利用氛围不够、发展模式不清晰、对受众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姜晓秋委员认为,应更好地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议有计划地投入建设一批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引进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探索“红色+”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

  “数字化、智能化是推进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关键。”张啟智委员认为,应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建设辽宁省文化智慧大数据基因库,开展智能化交互内容生产及IP开发,促进文化体验产业发展。

  “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田雪峰委员认为,应建立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基金,吸引国有和民营资本参与,以“市场化”运作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每个地区都应有独具个性的文化品牌。”省散文学会会长初国卿认为,辽宁地区文化遗产丰富而厚重,应着重选择打造具有世界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元素符号,导入时尚元素,做好产业对接,实现价值提升。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