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观点评论

“减碳”要用好“看不见的手”

孙连宇
2021年08月23日09:59 | 来源:沈阳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减碳”要用好“看不见的手”

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我们需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2009年,位于康平县沙金乡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一块380多公顷森林,以每吨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该森林20年的碳汇功能,售价10万美元。这是我国第一个小规模的林业碳汇注册项目,不但“卖”出了新鲜空气,也迈出了为全球气候作出中国贡献的新步伐。

2021年,在《沈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表》中,“东北首家碳排放交易市场”赫然在列。相比康平县曾经的“单打独斗”,这次将发挥市场力量,围绕碳排放权,构建交易机构、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发中心等五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都进行了系统性部署。沈阳以建立“东北首家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抓手,推进沈阳成为东北环境权益交易中心,是对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响应与支持,更是创新应用场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新平台。

从康平县首售“新鲜空气”的小突破,到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大动作,沈阳一直在推动绿色发展、低碳产业方向上稳步前进。我们将利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遇,一方面,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向,实现尽可能低成本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运用市场功能,充分推动参与主体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进一步创造新市场、打造新产业,全力为做好“三篇大文章”提供韧性支撑。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法规制度、有效的管理机制、可靠的交易系统、真实的排放数据。全市上下需要拿出创造性思维,既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探索实践路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样本。

2030年、2060年并不遥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需要各类主体共同努力。建立“东北首家碳排放交易市场”,不仅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大踏步发展,最大程度激发新兴市场主体活力,而且能够成为当前碳市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推手,体现沈阳力量、中国责任,使全球气候向好、人类未来向善,展现更美好的生活图景。

(责编:孝媛、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