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白内障“熟透”才手术 医生提醒:关爱眼睛要趁早
“这回视线终于清晰了,不用每天5副眼镜不离身了!”说这话的,是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业务院长马立威教授的妈妈。
记者见到马立威教授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位复诊患者“一对一”讲解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
作为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业务院长,爱尔集团白内障学组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从医近三十年,马立威教授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台白内障手术了。提及给妈妈做的这台手术,马立威教授印象最深的不是手术过程,而是术后妈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因为她能看清楚了,不用随时去翻找不同度数的老花镜、近视镜,所以从心情上就跟以前不一样,笑容都变多了。”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至89岁人群中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
“现在很多人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存在很大的误区,仍然认为要等到‘熟透了’,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才能做手术。事实上,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前的‘老黄历’了。”
“人眼内的晶状体,就像相机的镜头一样。而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发生混浊、透明度下降所引发的一类疾病,严重的白内障是会致盲的。”马立威教授说,“以前进行的白内障手术,可以说是全靠医生的‘一把刀’,而现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让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进化为‘屈光手术’,通过更换人工晶状体,不仅可以让患者恢复视力,还可以调节原有的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等屈光不正的问题。”
马立威教授在为患者讲解人工晶状体的作用。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供图
“其实眼科可以说是当今医学中所有科室里技术发展最快的,我们使用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基本不会超过5年。医生使用新设备,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就诊体验。”
以人工晶状体为例,马立威教授介绍说,今天的晶体类型已经是多种多样的了,包括单焦点晶体、双焦点晶体、多焦点晶体等等,可以满足患者近、中、远距离都能看清楚的需求。
像马妈妈一样,很多在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都感叹,“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精湛的医术,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让马立威教授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她曾到日本、美国留学,还曾多次担任国家援外医疗队白内障手术医生。如今的她,不仅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是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
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的同时,近年来,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患者进行科普知识宣讲上。
马立威教授在为患者检查眼底。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供图
“作为一名医生,看到很多患者都是等到病情很重才来就诊的时候,真的觉得特别可惜。”马立威教授回忆说,曾经有一位体育老师来找她检查眼睛,因为这位老师发现自己在打篮球的时候,队友传来的球自己总是接不住。“等到测完视力才发现,他有一只眼睛的视力已经只剩零点几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监测自己的视力是否出现问题,那就是交替挡上一只眼睛,看看自己的视线、视野范围是否有变化。因为两只眼睛同时看东西的时候,是很难察觉哪只眼睛出现问题的。”
除了自测视力的小妙招,马立威教授还提醒大家,重点人群一定要定期关注眼睛健康。
“近年来,青光眼和眼底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上升趋势。”马立威教授表示,青光眼和一些眼底病是可以直接致盲的,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有眼睛疼才代表得了青光眼,而事实却是,70%以上的青光眼患者眼睛是不疼的。所以高度近视的人和4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定期监测眼压。眼压也应该像血压、血糖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健康指标之一。”
“还有一类人群也应定期到眼科就诊,就是糖尿病患者。”马立威教授表示,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眼睛出现了症状才就诊,而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期,只能进行补救性治疗。“所以一旦确诊糖尿病,也应时刻关注眼睛的情况,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