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郭玲华,曾任大连造船厂船体车间三工段九班班长。1992年被评为全国生产能手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当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1994年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光荣称号,1995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唯一的工人代表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同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郭玲华
回望大连造船厂120余年的辉煌历史,80多个“第一”如同一串珍珠光彩夺目,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艘万吨轮、70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90年代第一艘超大型油轮,到今天我国第一艘航母、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诞生、下水……这座昔日被称作“小坞”的修船厂,已经成长为屹立于世界造船行业之林的现代化造船大厂。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大船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大连造船厂涌现出的诸多“大国工匠”中,船台“女铁人”郭玲华的事迹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郭玲华出生在一个造船工人的家庭,18岁那年,她踏进了大连造船厂的大门,成为了一名焊工。那个时候,造船厂里的女焊工非常少,在宽广的船台上,似乎一阵大风过来就能把瘦弱的郭玲华吹跑。可要强的郭玲华却从踏上船台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好焊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
在车间里摸爬滚打了几个月后,在一次车间举行的焊接大赛上,郭玲华的成绩居然与一位六级焊工老师傅并列第一名,出乎了大家的预料。“当时他们瞧不起我,我还不服气呢!”郭玲华觉得那些师傅焊得还没有她的好,所以下定决心要做个八级工匠。
工作时间一长,郭玲华发现,最难克服的也许不是焊接技术,也不是别人的偏见,而是当时恶劣的工作环境。
“你们是无法想象我们的工作条件的。”郭玲华说。由于船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在进行焊接作业时,要非常小心。而且有的时候,作业空间非常狭小,郭玲华常常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很“扭曲”的姿势才能完成焊接。盛夏酷暑的甲板上,就算泼上一桶水也会马上被晒干,船舱里的温度更是达到50摄氏度。就算“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还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差错都会酿成大祸。” 为了少上厕所节省时间,郭玲华尽量少喝水,强忍着酷暑,手上的活儿却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即便自己浑身被捂出一片又一片的热痱子。
那些年,船厂订单多,很少能有休息日。有一次,为了完成外国船东抢造6.9万吨成品油轮的任务,郭玲华一连几个月奋战在船台上,每天加班加点赶工期。大船顺利交工后,工厂安排她去傅家庄船舶疗养院疗养,结果刚到地方,她就一头扎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了五六天。10天的疗养结束后,原来体重53公斤的她,一下子长了5公斤。
1985年,郭玲华和其他技术工人正在紧张地等待着挪威船级社(二类)认证考试的结果。当来自挪威的考官宣布只有女焊工郭玲华通过的时候,现场一片哗然。来自各个车间的技术“大拿”垂头丧气,一边合计着几十个大小伙子竟然输给了一个女工,一边默默地离开了考场。郭玲华则自豪地昂起了头,因为她向外国人,也向业内的技术精英证明了自己,“只要努力,在造船业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入厂几十年来,郭玲华把自己的焊接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先后获得“美国ABS船级社证书”“日本TSGS证书”“英国劳氏船级社证书”“中国ZC船级社三级证书”和“挪威船级社证书”5张电焊工“国际通行大证书票”,成为了全国造船行业闻名遐迩的“女铁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郭玲华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生产能手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当选了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
1994年,全国十大杰出职工评选揭晓,郭玲华榜上有名。1995年,她成为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唯一的一名工人代表,也是全国5600万名女职工的代表。同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只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职业领域取得众多成就的郭玲华,却疏忽了对于两个女儿的照顾和关爱。
“虽然我是优秀妇女的代表,但是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郭玲华说,“我经常是晚上加班,周末不休息。记得有一次儿童节,女儿要买新衣服,等我带着她们走到商店时,商店已经大门紧闭。”没办法,回到家之后,郭玲华只能把孩子的旧衣服翻出来,却发现孩子的裤子都已短了一截。好在,随着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们也渐渐理解了妈妈,郭玲华的心总算是踏实了。
退休后郭玲华并没有能够闲下来,因为出色的技术水平,她成了很多公司甚至海外船厂争抢的“香饽饽”。最终,她选择了能够继续发挥自己技术优势的岗位——中国船级社(CCSI)的监理工程师。
在这个唯一以“中国”冠名的船级社里,大家都尊称郭玲华一声“郭老师”,尽管很多人的学历都比她高得多。他们敬佩的不仅是郭玲华的技术,还有她历来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在郭玲华看来,做监理工作的责任比在一线从事焊接还要大,“因为这是在把关,一有疏忽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