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们|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大连民族大学

2021年04月05日15:08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在辽东半岛南端,在浩瀚的黄渤海之滨,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大连,矗立着一所传承延安民族学院“团结”精神,与“神州第一开发区”相伴而生,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大学——大连民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是国家民委、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建高校。她的诞生,完善了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和学科专业布局。

从1984年立项筹建至今,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民委党组和地方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矢志不渝,探索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是党和国家探索发展新型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21日,国家教委批准学院正式建校,并定名为大连民族学院。从此,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栉风沐雨 砥砺奋进

学校党委带领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创业者“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团结爱校、新校新办”的优良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凯歌高奏,使在沿海开放地区绽放的民族高等教育之花更加美丽芬芳。

学校56个民族学子齐聚校园,拥有开发区校区和金石滩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57个本科专业,涵盖七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在校生近1.9万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60%,累计培养了毕业生5万多人。

2018年,学校召开更名大学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深入实施突出学科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三个突出”战略的发展思路。

学科引领 人才强校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目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50%,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90%,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50%。教师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140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各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26人次。90%以上的专任教师承担班导师工作,班导师队伍建设经验多次得到教育部、国家民委及辽宁省的示范推广。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3项,获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1个,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民族学、生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又有6个硕士学位点通过评审。

学校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其中国家级5个;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获批数量位居全国民族院校第2位、辽宁省高校第6位,获批省级以上一流课程68门;累计获批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本预科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连续21年超过90%,是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践行宗旨 服务国家

学校聚焦武陵山片区、“三区三州”“兴边富民”行动、“乡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战略,把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贯穿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增加融入度,提高贡献率。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推进与贵州省铜仁市、大连金普新区的校地合作,打造两个校地合作示范区,累计派出119人次干部教师、10个科研团队赴铜仁市担任联络员。累计培训民族干部2万余人,培训对象遍布15个省区。优秀代表阮成江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等荣誉,学校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立德树人 弦歌不辍

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努力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已与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大连民族大学的建设、发展历程,是一部坚定办学、上下求索、团结奋进的创业史,是一部各民族师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和谐发展的改革创新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史。

新时代的民大人,必将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迎着大连民大高质量发展的灿烂曙光阔步出发、砥砺前行!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