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科技创新路 沈阳沈北新区给出系统方案

2021年03月19日09:14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沈北新区对科技创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一套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广泛、条款最细致、奖励最厚重、愿景最美好、针对性最强的鼓励支持政策。沈阳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沈北新区创新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3月18日,在沈北新区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上,市领导对沈北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这套涵盖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政策、小巨人企业成长路线图、关爱尊重企业家17条等五大方面的科技创新发展“组合拳”,不仅引发了230余家创新企业和50余家科技研发机构的澎湃热议,更勾勒出了沈北新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方案”。

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瞄准经济主战场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的主战场。对此,沈北新区瞄准产业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现代通信产业基础,把握全省、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辉山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依托依生生物、格林制药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虎石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利源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产业;依托区内辽大、沈师、传媒学院等大学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握沈飞搬迁重大机遇,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基础,发展航空航天产业。

狠抓“2+2” 打造创新平台

第一个“2”,就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新区制定平台与载体建设七条支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服务,通过产业联盟、企业家协会,把创新服务能力释放出来。支持高校创新平台建设,揭榜挂帅参与重大科研攻关,政府也将通过发放“创新券”等方式,引导企业用好高校的创新资源。第二个“2”就是沈北新区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示范片区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示范片区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三个产业,按照“平台+企业+孵化+园区”的模式,切实赋能、赋权、赋力,突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开放性。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建设主题,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协同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引领东北地区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分类培育 企业主体地位 “亮出来”

沈北新区召开科技创新暨企业家表彰大会就是要把企业的主体地位旗帜鲜明地“亮出来”。为此,该区专门制定出台了小巨人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对区内优质企业进行初步分类,按照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军民融合企业四类企业进行专项培育支持,按照一类企业一个培育库、一户企业一个服务专班、一户企业一个科技团队、一类企业一套配套政策的“四个一”原则,分别制定“成长路线图”,进行定向支持、精准服务。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努力方向,着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加速“数字蝶变”,推动企业梯次成长。目前,首批入库113家企业。

企业当“盟主”搭建“利益链”

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立起来,以企业为盟主把连接各方的利益机制建立起来。让企业当“盟主”,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场、奔向需求,让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践中搭建“利益链”:一是科研成果+企业,通过发明专利的收购、入股,实现使用权转移,进入生产领域;二是科研成果+金融机构,通过科技成果、发明专利质押融资或引进天使投资等方式,生成项目、投入生产、共享利润;三是人才+企业,通过股权激励、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把急需人才引入企业,为企业直接提供创新服务。

打造人才高地 鼓励人才“带土移植”

为打造人才高地,新区拿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鼓励“人才+项目”的“带土移植”,区财政出资配建人才公寓,并在高端人才个税、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同时,大力支持区内高校毕业生留在沈北创业就业,积极吸引外区外市高校毕业生在沈北置业创业。对于在道义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内购房的人才,本科毕业生政府补贴3万、硕士补贴5万、博士补贴8万。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投入,为产业发展、企业创新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保障。

打造创新生态 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

沈北新区以打造1个“新窗口”(新政务审批大厅)、推进“最多跑一次”“减证便民”“只提报一次”等7项改革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主线,全面优化营商服务环境。近期将推出2.0版“拿地即开工”,通过“精准供地、设计先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模拟预审、政企联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确保一般类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新区推出《沈北新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政策》等5个文件,完善政策环境,计划三年内投入5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新区还进一步厚植生态环境,立足打造沈阳“城市公园”,布局“一廊、五区、十园、百角”,全面开展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四个品质”提升工程,把沈北打造成为 “来了就不想走”的人才高地、投资洼地、创新宝地和沈阳北部引领创新发展的产业新区。沈北新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已经开启。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