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博物馆展厅内外,活跃着一群身着蓝马甲的身影,他们不图名利在展厅里讲解文物,在讲台上传播历史,与同行交流学习,默默地担当着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他们就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志愿者,被称为“辽博蓝”。
3月13日,省博物馆召开第十二次志愿者大会,并发布《辽博志愿者大数据》。数据表明,去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志愿者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参加展厅讲解“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等17个展览和送展进兴工一校、东北育才学校等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累计服务1775场,服务时间3182.9小时。“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历史文化宣讲团”获“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三等奖。
记者了解到,2008年,省博物馆为更好地满足观众参观需求,决定首次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指定专业社教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带领志愿者团队创新开展各项社会教育活动。被人们熟知的是由省博物馆志愿者组成的“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历史文化宣讲团”,以省博物馆为基地,在展厅内免费为观众讲解,带领大家领略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博物馆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这是志愿者的誓词。当然,想要进入这个志愿者队伍,必须经过博物馆层层选拔、培训、考核,这体现了省博物馆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提供高水平服务的责任意识。按规定,志愿者的年龄是18岁到65岁,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吐字清晰,普通话自然是刚需。
据介绍,省博物馆现有社会注册志愿者120人,来自社会各界,有医生、教师、学生、民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平时主要负责辽博陈列展览的讲解和咨询工作,有展览时,志愿者还需协助维持展览期间秩序。
文物寂静无声,志愿者为其代言。他们活跃在瓷器、玉器、碑志、货币等各个展厅里,用一场场讲解为观众诉说文物背后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对于讲解,虽然是免费的,但每一个展览,志愿者都查阅了大量资料,参加了专家培训讲座,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除了在展厅讲解,志愿者还送展进校园。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走近历史——辽博志愿者进校园活动” 已先后走进省内数十所中小学和大学,带领青少年欣赏辽博的精彩展览,传播历史知识。
采访现场,谈及为什么要来博物馆做志愿者,“能够学习知识,并且能够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传播给前来看展的观众,从中我得到了快乐。”“走在大街上,我就是个普通人,但来到博物馆当志愿者,我成为观众眼中的文化使者。老有所为,我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个展览都需要讲解,每次讲解背后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让我从中学到了大量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志愿者畅所欲言,纷纷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志愿者武萌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让他们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