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线上公开课:文物“活”起来 ,文化“火”起来

那其灼、王斯文

2021年02月27日07:09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辽宁省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大起大落。

12月2日,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开展。115件(组)珍贵文物中,包括《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明仇英赤壁图卷》《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卷》《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等众多国宝。这是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的首次“同框”集体展出。

开展5天辽博就接待观众2万余人,盛况空前。辽宁省博物馆甚至专门开放了夜场,满足观众需求。

参观展览人员络绎不绝。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然而从12月中旬开始,大连、沈阳等地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原本接踵摩肩的博物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得空空荡荡。3738平方米的展厅里,一整天都看不见几名观众。

《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遗憾!实在是太遗憾了!”走在空荡荡的展厅里,本次展览策展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忍不住地摇头。他面前恒温、恒湿的展柜里,陈列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这是我国现存署年最早的小楷书墨迹。此卷书心有韩愈行楷书题名,这也是韩愈存世的唯一墨迹。不远处展出的宋刻本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则是被藏书界视为凤毛麟角的“天禄琳琅”善本……“这么珍贵的东西,没人看,实在太可惜!”董宝厚介绍说,为了这次展览,辽宁省博物馆筹备了一年,展品中还有31件(组)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全国12家单位。

“不如我们做一堂线上公开课!”人民网记者的建议让董宝厚眼前一亮。

“我们一起用互联网把珍贵文物和专业讲解结合起来,通过‘人民网+’客户端,把这堂课送给寒假期间的中小学生和广大网友。”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文化集团(辽宁省博物馆上级单位)、人民网三方一拍即合!辽宁省委宣传部也表示给予全力支持。

文物“走”出展柜,“活”起来

“各位网友、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辽宁省博物馆,上一堂博物馆公开课,我是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

公开课视频截图

2021年2月25日下午两点,“辽宁博物馆公开课——走近唐宋八大家”在“人民网+”客户端、咪咕视频客户端准时直播,中国移动在山东、福建、湖南等地的在线教育平台也同时转播,直播当天共有近300万各地网友在线上课。

“在博物馆里讲文物我讲过很多次,但是这一次感觉不一样,我们要把压箱底的干货都拿出来,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实现他们的价值。”主讲人董宝厚说。

在此之前,辽宁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地各校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组织好本次公开课收看活动。沈阳、鞍山、抚顺、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等地媒体纷纷转发直播预告,人民网官方微博直播预告的阅读量两小时超过40万,各地网友还在留言区回忆起了学生时代“背诵并默写全文”的经历。

“三绝碑”展品视频截图

“这件作品被称作‘三绝碑’,内容是韩愈写的纪念柳宗元的文章,由苏轼书写。一件文物上囊括唐宋八大家的三位重要人物,‘韩诗柳事苏书碑’是极为珍贵的。”公开课里,董宝厚站在一幅幅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前,从唐宋八大家名字、字号的由来和他们的生平故事讲起,边介绍展品,边从文学、文化、文物的角度去解读。

115件(组)难得一见的国宝,其中很多是首次展出,还有一些在本次展览结束后,要长时间“文物休眠”,再次展出要很久以后。公开课上,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帖,从展柜里“飞”到屏幕前,时而放大特写、时而排列组合,让中小学生和广大网友大饱眼福。

“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我们去一趟沈阳,到辽宁省博物馆实地看展不是很方便,但是通过这堂线上公开课,收获很大,了解到了很多文物背后的故事。”阜新市第十一中学8年纪3班武坤锦说。

阜新市第十一中学8年3班武坤锦观看公开课。阜新市第十一中学供图

“对于一些家在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来说,很难经常去辽宁省博物馆这样的场所参观,但是今天的线上公开课,不但把文物带到青少年的身边,还把专家请到了青少年身边,把最好的资源放在了网上,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共青团阜新市委书记李和万说。

从博物馆里“走”出来,文物就会“活”起来。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很多高质量展览,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介,但是这样系统的公开课还是第一次。

“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文物之所,也承担着文化普及的职能。我们需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的物理空间,走到网上空间,让文物更贴近社会公众,尤其是更贴近青少年。”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专家走红网络,让“文化”火起来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很多外地的朋友都在网上看了直播,都说很成功。”直播结束,董宝厚成了“名人”。平时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埋头在辽宁省博物馆浩繁的书画文物里做研究工作,“这样系统的讲一次,不但是给公众普及文化知识,自己也有收获。还是有些紧张,再来一次会更好。”看着直播回放,董宝厚说。

公开视频课截图

“看看欧阳修的朋友圈,他有三个学生,曾巩、苏轼、苏辙,还提携了苏洵,又推荐了王安石当官,可以说,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个人,欧阳修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是群主。”

“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才能,我们说他是一个烹饪家,他发明了红烧肉;他也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他发明了‘东坡巾’……”

“韩愈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文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有过军事经验的文人,他曾经深入敌军,和敌军的叛首谈判……”

公开课视频截图

这次公开课在设计上,没有涉及专业复杂的文史知识,而是尽量选择有意义又有趣味的段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青少年和广大网友。有网友看完直播说:“没想到博物馆里的专家讲故事这么有趣。”

“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用新手段、新的话语方式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探索的欲望来学习传统文化。”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教育集团校长田冬观看之后说。这所学校共有一万余名学生,虽然尚未开学,但是学校认真组织各班主任指导学生收看这次公开课。“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样的公开课其实等于把博物馆的专家变成了学生的家教,对于我们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和拓展。”田冬说。

沈阳市文艺二校新宁小学二年十班马晨曦观看公开课。沈阳市文艺二校新宁小学供图

优秀专家成为“网红”,传统文化才会更“火”。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需要研究者的学术积累,也需要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对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一小时公开课,当天近300万人次观看,着实让辽宁省博物馆又“火”了一把。公开课结束不久,第二天的门票很快就被预约一空。线上线下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本溪高中集体收看公开课。本溪高中供图

黑山县第一高中集体收看公开课。黑山县第一高中供图

“我没看过唐宋八大家文物展,今天这个机会让我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会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今后也想考历史专业。”黑山县第一高中一名高中生说。

“此次公开课采用‘展教合一’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将此次活动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处长侯长余表示。

公开课回放观看方式

在各手机应用市场搜索“人民网+”下载客户端,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打开“人民网+”客户端,无需注册登录,点击“辽宁博物馆公开课——走近唐宋八大家”,进入视频页面观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人民网+”客户端)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