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声音|数字辽宁怎么建?

人民日报记者胡婧怡、刘佳华

2021年01月29日16:1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举办,并永久落户辽宁;《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制定;5G基站建成2.3万座;10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园区列为重点培育对象……过去一年,数字经在辽宁的发展步伐加快,逐步成为新时期辽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数字辽宁、制造强省。发挥工业支柱支撑作用,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数字辽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占GDP比重45%。

数字辽宁怎么建? 数字技术如何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转型升级?数字产业化如何提升数据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在人才支撑与数据安全上,需要哪些举措?今年,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就“建设数字辽宁”“发展数字经济”建言献策。

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省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政企业务发展中心资深经理于华认为,数字辽宁建设具备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新兴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充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她建议,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搭建产业链平台,尽快建立起从基础研发、平台技术开发到应用落地的产业生态链条,并最终支撑起新兴技术在各行业的终端应用。通过打造技术产业融合示范项目,为全省探索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树立标杆,带动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省政协委员、锦州市政协副主席康杰认为,推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要以融合带创新、以创新促转型,有力促进辽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重塑经济发展新优势。他建议,加快省内制造业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推动工业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要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需求,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差异化发展。要加快通信网络、数据中心、能源管控中心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

于华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既要形成规模又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协同推进数据等生产要素开放共享,优化数字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打造产业生态融通发展体系,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军认为,要积极引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领军企业、平台企业,引进有拉动作用的数字经济项目,树立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标杆。

康杰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简化融合发展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要建立产业关键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分门类分行业构建省市多级产业云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跨行业、跨地域、跨企业协作机制,提升“双链”分析预警、资源融通、动态调整等能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扶持力度,引进来留得住

省人大代表、营口理工学院副院长霍仕武认为,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加强学科专业规划,主动适应数字辽宁、智造辽宁建设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和科技的新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在辽转化率。

于华提出,要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并实施补贴等专项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对各重点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提高对新引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等基础性人才的租房和生活补贴,通过制定资金扶持机制吸引能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与团队;精准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助力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在人才招聘、培训、深造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强和数据安全管理,筑牢数据信息安全“防火墙”

于华建议,要建立安全管控体系,制定安全指导文件,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平台及数据安全监督检查。要做好全方位的安全态势感知,通过构建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平台支撑安全预警、决策和应急响应,全面提升安全防御能力、服务供给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在基础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确保数据资源流通过程中通信网络和云端的数据资源可管可控,筑牢数据信息安全“防火墙”。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