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屯村位于康平县西关屯蒙古族满族乡南部,距市区126公里,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但由于地理位置偏、产业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底被定为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76人。近年来,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驻罗家屯村第一书记杨庆柏和康平县政法委扶贫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开出了脱贫增收的三味“药方”,带领村民拔除“穷根”,踏上产业帮扶脱贫、农旅结合兴村的致富路。
修扶贫大棚 产业帮扶效果显著
2016年,罗家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付带着村干部在全村走访调研,决定修复废弃大棚,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村里资金不足,刘付就以个人名义贷款10万元,终于赶在种植期前将220栋大棚全部修复完成,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承包。当年,全村棚菜产业共盈利450万元,随后,村集体又建了530平方米分拣车间及办公用房,成立“村集体种植合作社”,吸收农户104户。
建主题公园 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这里大部分村民都是蒙古族和满族,村子很有民俗特色,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肯定行!”2019年,为推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杨庆柏与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共同协调,争取资金20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占地300亩,集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规划建设了花卉观赏、果蔬采摘、民族风情、温室采摘、民俗展览等五大功能区域。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帮助全村350户1300多人就近创业就业。
做手工艺品 “巧娘”们就地增收
在村办的合作社里,村里几位妇女正在整理准备出口的挂件玩偶。据杨庆柏介绍,2019年初,他在一次扶贫会上拿到了这个手工艺品出口的项目,现在村里有30多位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里制作手工制品。
乡村旅游、棚菜种植基地、手工艺品加工厂,这三个项目直接带动罗家屯村162余人就业,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6人,人均增收3000元。曾经的贫困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更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先后获评“沈阳市百强先进村”“沈阳市先进党组织”“沈阳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领航示范村”“沈阳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