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持续走低,感冒发烧的人多了起来。“不少人因为新冠疫情不愿意到医院就诊。那么,到底是居家用药还是到医院就诊呢?首先需要一个自我评估。”12月9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郝艳称,如果符合居家条件,除退热外,还需对症应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及治疗感冒复方制剂,如自行处置后体温仍不下降或全身不适症状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
若出现不适先自我评估
郝艳称,如若出现不适,需先自我评估一下:体温不超过38℃,并且没有明显的气短、憋喘等症状;年龄在60岁以下、5岁以上;不属于孕妇、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等)或肥胖者。
如果是以上情况,建议先在家休息和观察。在家期间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减轻症状的感冒药。同时,采取戴口罩、勤洗手、房间勤通风等措施,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患者在家自行处理一到两天,症状不减轻或加重,年老的、既往有基础疾病的、肥胖的、孕妇,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发热患者,尽量在做好防护情况下自驾前往医院,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做好个人防护,记牢车次等信息;抵达医院,自行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如果遇到,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就诊结束,不要在外逗留,尽早回家。
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
郝艳称,一般来讲,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退热,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具体方法如下:
冰袋物理降温:冰袋用薄布包裹上或装入布袋中,一定不要让冰袋与皮肤直接接触,同时注意冰袋外包裹不能太厚,否则起不到物理降温作用。将包好后的冰袋放于前额、头顶部和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处。注意检查冰袋是否漏水,是否夹紧。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保持布袋干燥。如局部皮肤出现发紫、麻木感及其他不适则立即停用。冰袋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擦浴:将毛巾浸入温水或酒精中(家中无酒精可选用高度白酒),拧至半干,缠于手上呈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拭浴,顺序为双上肢、腰背部、双下肢,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以轻拭轻拍方式进行,一定注意不要用摩擦方式。心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擦浴的禁忌部位。因婴幼儿用乙醇擦拭皮肤易造成中毒,甚至昏迷和死亡,故婴幼儿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浴。
不建议退热药交替使用
郝艳称,化学退热也就是应用退热药来达到降温目的。如果周身不适症状明显,且体温呈上升趋势则需口服退热药来降温。常见退热药有非甾体类及中成药退热治疗。18岁以下及幼儿退热时不建议应用阿司匹林或水杨酸制剂。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退热药,亦不建议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除以上退热治疗外,高热者需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消耗,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日3000毫升为宜,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排出。发热时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故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退热期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