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绥中县李家堡乡,距离京沈高速公路万家出口15千米,大约行程时间约30分钟。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始建长城,经景泰、万历年间修缮,至今已历经了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九门口长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唯一水上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扼要险奇,风景贼拉美!
据明万历三十八年郭造卿编《卢龙塞略》记载:“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始建九门口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口,修筑城墙与长城相接绵延至一片石,从此营垒相望、蔚为壮观。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根据九门口的扼要险奇,在西城门额上题下“京东首关”的雅号。
九门口属燕山余脉,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山势较高,坡陡崖峭,青龙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旱季河道干涸,雨季山洪暴涨,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水势湍急,有如“万壑赴荆门”,石砂转流,势不可挡。西南距山海关15公里,正南距姜女庙6公里,北与河北省抚宁县相毗连,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
每块砖石都是智慧,垒出一道奇观
九门口长城沿山势蜿蜒逶迤,建有敌楼、哨楼、战台、信台、烽火台、便民楼等设施二十余处,具有建筑形制种类多、结构变化大、军事设施密集等明代筑城特点。尤为称道的是此建筑方式打破了修筑长城“遇山不断,遇水而绝”惯例,它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是高峻的城墙,城桥两侧各有露天方形围城一座,呈现了“遇山而断,遇水不绝”的奇观,以其上筑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的独特风貌,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明长城修筑完成后,智慧的先贤又根据九门口长城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开凿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出发,绕过九门城关直通关外的地下秘密暗道。该暗道有点将台和一片石两个入口,一个出口直达关外,暗道全长1209米,内凿大小岩洞29个,军事和生活设施十分完备。
李自成和吴三桂在这里“约架”
九门口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曾在这里展开了著名的“一片石大战”;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展开了大规模战役;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争轶事的流传使九门口长城更加声名远播。
九门口,见证过历史的烽火硝烟,更彰显着民族的智慧和骁勇,它以雄浑之姿傲然挺立,每一个春秋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