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和应急管理部“1+3+1”创建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安全法治化、智能化、规范化、实战化、社会化建设,着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以安全文化新动能,推动城市治理实现新发展,安全事故逐年稳步下降,连续十年实现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效能。整合数据资源,建成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接入公安、交通、应急和水电气等47个单位、1000多亿条数据资源。开展危化品生产企业、危货运输车辆、高层建筑、群租房等21个系列风险研判,挖掘关联数据90.6亿条,感知异常数据35.6万条,精确管控风险隐患9.1万项。建成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划分网格单元51495个,建立河、路、楼、场、店 “五长制”,对236.6万余个城市部件实行编号建档、数字管理,形成了问题发现、立案、派遣、结案、监管的闭合链条。
强化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城市风险闭环管控。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条例、电梯安全条例等城市安全地方性法规19部。将综合防灾、公共安全纳入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实行“多规合一”管理。出台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办法、两规范、三清单”,制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推进指南。精准辨识风险。开展城市应急能力评估和安全体检,通过企业自主辨识、行业部门审核确认、第三方评估,对45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编制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白皮书,分级分域管控风险点2.46万个。实行重大隐患市政府挂牌督办,累计整改问题132项。督改堵占消防车通道问题10421处,搬迁改造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29家,抽换改造老旧燃气管线920公里,实施排水防涝补短板工程170项。联勤联动处突。整合消防、防汛、森防等七大指挥力量,成立市应急指挥中心,构建“1+M+N”联勤指挥体系和“水电气热讯、医环宣公专”联勤保障模式。“12·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入选应急管理部2019年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
强化文化引领,努力凝聚城市安全全域力量。拓展安全文化格局,建立以“安全是福,共创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框架体系,从安全监管、企业自律、个人意识三个维度,持续开展“安全侠”送祝福话安全、安全文化大讲堂等17项安全文化普及活动。实施应急安全“百千万工程”,建设百个安全文化示范社区、招募千名安全巡检员、组织万名安全公益活动志愿者,33万“盛京义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30余万次。丰富安全文化载体,推出“安全沈阳”文化手册,出版发行市民应急知识读本,制作公益宣传片40余部,推送新媒体安全常识6000余万条。建成VR体验、模拟训练等安全教育培训基地26个,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55个、市级以上安全文化示范企业132家。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在大型企业推行服务商、供应商企业安全达标准入制度,创新中小微企业区域协作组带动模式,建成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711家,标准化达标企业近三年亡人事故为零。推动安全习惯养成。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邀请燃气、消防、交通等安全专家讲授安全教育课,70.8万名中小学师生共同在线学习。开通隐患举报奖励平台,在企业持续开展反违章除隐患、身边隐患随手拍等安全监督活动。运行线上消防车通道违法行为“曝光台”,依法处置7批次、88件。
据悉,为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沈阳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精准对标创城评价标准,将创建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层层压实创建责任。持续加强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安全法治化、智能化、规范化、实战化、社会化建设,着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