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几乎尽人皆知,不过,并不是人人践行。还有一些人,坚持了一段文明出行后,又故态复萌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没有真正养成习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从内心深处把文明出行当作是一种好的德行操守,最后成为下意识的行为。
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文明出行,是游走于公德与法治边缘的一种不良行为,有些行为,违反交法,却因情节轻微,难以重罚;有些行为,有悖社会公德,却往往因为对他人影响不大,而被忽略,诸如随意抢行等等。
这些“小恶”,看似无关痛痒,积累起来,亦不可小觑。于个人,影响形象,于城市,则使文明远离。
因此,文明出行,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尺。
作为一名文明市民,要树立文明出行的观念,坚决不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
在中国,“让”是一种传统美德,文明出行的道德基础,就是“礼让”,让出从容与优雅,更让出一种文明的习惯。
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市民的素质和涵养,文明出行,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更需要每个人将其作为一种“德行”来培育,如是,则文明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