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过敏季 请收好这份抗病秘籍

王禹哲

2020年09月03日07:59  来源:沈阳晚报
 
原标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过敏季 请收好这份抗病秘籍

“阿嚏、阿嚏……”对很多人来说,立秋后开始过敏,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规律,手里时刻攥着卫生纸、晚上鼻塞到睡不着觉、眼睛痒得恨不得把皮肤抠破、有的甚至会诱发哮喘,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过敏季,过敏人群该如何安然度过?近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北部战区总医院变态反应科的魏庆宇主任医师,听他谈谈关于过敏的这些事儿。

门诊情报: 每天接诊100多名患者 80%合并过敏性结膜炎

“立秋当天我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得我都想抠眼珠。到了晚上更严重,鼻子堵得睡不好觉,用点药也没见好,最后还是去了医院……”刘女士和同事无奈地诉说着自己的过敏“遭遇”。的确,立秋一过,很多过敏人群就会准时来医院“报道”。

魏庆宇介绍,今年过敏的人群相对增多,这是因为,夏末秋初的雨量充沛,蒿草、豚草等长势都很好,花粉量很大,对过敏人群的刺激性很强,所以门诊量照比往年多很多,“前几个月,每天也就接诊二三十人左右,现在每天都能接诊100余人。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其中80%患者合并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痒、眼痛等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改善,三分之一人群还会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如果过敏者每年发病时间相对固定,建议发病前一周到半个月,按医生的指导,开始规律性用药(一般选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和花粉阻隔剂)以改善过敏症状或推迟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同时降低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几率。“花粉过敏高发季一般从立秋开始到10月初结束,部分特殊体质的人群可能要等到11月份下雪,症状才会减轻。”魏庆宇表示,过敏人群,除了合理应用药物外,生活起居也要格外注意:“高发季时要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傍晚至夜间出行。因为白天风大,花粉飘得较高,不容易被吸到,而夜晚风小,花粉降下来很容易被吸入体内,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此外,户外活动时要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在门口轻拍衣物,并将外衣、物品放置在离卧室较远的地方。进屋后马上冲澡。”

健康提醒: 约一半过敏者按感冒治疗过 两者区分并不难

在采访中,魏庆宇针对过敏反复强调一个问题:“过敏按感冒治疗的患者太多了,能有一半以上。昨天还接诊一位这样的患者,每年的这个时候,只要出现‘感冒’的症状,他就去小诊所打点滴,打了有七八年,年年如此,今年发展为过敏性哮喘,听别人提醒才来看的变态反应科。”但很多患者被确诊为过敏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每年换季的时候都爱感冒,吃点感冒药,过一阵就好了,严重时打点滴也能好,不能是过敏。

魏庆宇介绍,很多感冒药都是复方药,里边含有扑尔敏、减充血剂等成分,对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有改善的作用。当过敏患者服用感冒药后,感觉不适症状减轻了。而且用药一段时间后,过敏高发季也过了,“感冒”症状随即消失,患者就会认为是服药对症治愈了感冒。“这个问题很严重,长时间不对症的应用感冒药或打消炎点滴,会破坏自身正常的免疫功能,易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病情,还可能诱发身体其他的疾病。所以学会区分感冒和过敏非常重要。”魏庆宇表示,感冒常有周身不适的症状,比如发热、关节疼、乏力等,一般7-10天就好了。而花粉过敏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症状,比如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眼痒等。而感冒一般是黏性鼻涕,眼睛一般也不会痒。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花粉过敏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高发季,如果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出现相同的表现,就要考虑过敏的可能,及时去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就诊。

指导建议: 唯一能治愈过敏的脱敏治疗 并非人人都适用

过敏如此难受,除了用药缓解症状外,有治愈的办法吗?“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一种有可能治愈花粉过敏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改善过敏者的体质,阻止过敏性疾病的进程。”魏庆宇介绍,脱敏治疗临床上称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在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后,将该过敏原制成提取液并配置成不同浓度、不同治疗剂量的制剂(浓度从低到高、剂量由小到大),给过敏者进行肌肉注射,一般一周两到三次,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治疗时间。治疗原理是一点点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过敏原时,过敏症状得以减轻或不再出现。

“目前,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近20%的过敏者选择了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普遍较高。成人在80%-90%,儿童在90%以上。”不过,魏庆宇表示,脱敏治疗并不适合所有的过敏性疾病,它只对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有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对花粉一类引起的过敏疾病有效果,而对于过敏原不明确的呼吸系统疾病、皮疹等疾病无效。而且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考虑,不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应用。一般来说,5岁-13岁的孩子是治疗的最佳年龄段。此外,也要注意病情的严重程度,由于脱敏治疗本身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病情特别严重者治疗效果并不好,而且注射还会增加风险。因此对于确实需要脱敏治疗的人群,可在规范控制症状后,由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考虑是否具备脱敏治疗的条件。

相关链接: 让孩子远离过敏 家长要适当“放养”

如今,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以前来看花粉过敏的孩子最小也就八九岁,现在三四岁的也很常见,昨天一个小患者两岁就出现了过敏的症状。”魏庆宇表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现在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过度看护的情况,恨不得让孩子成长在无菌环境中,滥用杀菌剂、清洁剂,不让孩子正常接触“菌群”,孩子的免疫功能无法被有效激活,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抗过敏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适当“放养”孩子,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第二,剖宫产和奶粉喂养也增加了过敏发生的概率;第三,遗传方面。现在的80后、90后是生育主力军,这一代独生子女过敏的人群相对较多,而结婚生子后,如果父亲是过敏体质,婴幼儿发生过敏的比例达到40%,如果是母亲,将达到50%,如果是父母双方,孩子患过敏的几率就将高达80%。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