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气、水、土壤治理

沈阳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020年08月27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沈阳 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大气方面,2015年至2019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增长48.7%,二氧化硫下降率达68.1%,PM2.5和PM10下降率分别达到40.2%和33%;2020年截至7月底,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46天,二氧化硫和PM10同比下降18.2%和3.7%。

水方面,沈阳市共有17个省考以上断面,其中11个国考断面、6个省考断面。2018年,未达标断面8个;2019年,全市11个国考断面10个达标,6个省考断面5个达标,未达标断面较2018年减少6个,断面平均水质改善18.76%,河流水质改善取得突破性成果;2020年7月,11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水质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改善16.39%。

土壤方面,2017年以来,沈阳市完成了31.79万平方米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511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空间信息整合、风险筛查和纠偏工作。2010年,沈阳市医疗废物实现100%安全处置。2018年以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在90%以上,土壤环境保持稳定。

创新智慧管理 换回“沈阳蓝”

艳阳高照,天空蔚蓝。沈阳这几年空气越来越好,蓝天越来越多。

为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沈阳市聘请了200名专业人员作为第三方管控团队,对全市下属县(市)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还开发上线了“沈阳生态环境在线”APP,组建了13个抗霾攻坚微信群。第三方管控团队发现涉及大气污染的问题或线索,会立刻拍照取证上传到微信群,所在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到现场解决。

除了专业团队,各种智慧环保系统也不断投入到沈阳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秸秆禁烧指挥管控系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超级站、大数据监测中心……沈阳市每个季度都会对各县(市)区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对排在后3名的县(市)区处以罚款并约谈相关负责人。

水质改善明显 碧水清波重现

今年7月底,北沙河苏家屯段已实现平均水质达标。北沙河是辽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辽宁省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重点治理的河流之一。它流经本溪、抚顺、沈阳、辽阳4个市,于灯塔市河洪堡附近汇入太子河,流程全长102公里。2016年以来,北沙河全流域水质一直较差,尤其是沈阳段和辽阳段,水质持续恶化,省考断面东羊角、国考断面河洪桥常年为“劣五类”。

全力打赢北沙河水质改善攻坚战,沈阳市一马当先。沈阳市成立了水体达标工作办公室,锁定污水直排、河道垃圾、畜禽养殖、工业企业超标排污、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大排查、大交办、大整改,实施综合整治,建设苏家屯二期污水处理厂,对沿线街道村屯实施污水收集处理。2019年至今,苏家屯区投资约1.86亿元,建设单元式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截污管线,实施河道清淤、封育,养护河堤,建设湿地,修建钢坝闸,累计完成治污工程52处,治理效果逐步显现。

苏家屯划定了8条支流河禁养区,开展关停取缔、整改提升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姚千、红菱两处污水处理厂及20公里截污管网建设,目前已选址完毕,计划9月份进场施工。下一步将与各部门加强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群策群力整治北沙河。

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处理新变革

沈阳市高度重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努力打造精品项目。目前,大辛、老虎冲、西部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投产运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卫生填埋”转为“焚烧发电”,有效破解“邻避效应”,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全域焚烧零填埋。

沈阳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约7000吨,以往采取传统卫生填埋方式处理,不仅浪费土地资源,污染周边环境,还影响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围绕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多渠道筹措资金35.46亿元分别在北部、南部、西部建设日焚烧总量达7500吨的3个垃圾焚烧项目。

采用焚烧发电方式处置生活垃圾,体积减小90%,重量减少75%,节约大量土地资源。沈阳市3个焚烧发电项目2017年起开工,经过2年建设,2019年底全部投产运行,累计处理生活垃圾171万吨,上网发电5.4亿度,上网电费补贴收益约3.5亿元,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数据来源: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沈阳市市政公用局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