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4年,本溪市棚户区改造遗留的地区包括彩北、彩屯竖井、郑家、河东、东山、河西、柳塘、唐家、合金高峪、广山、转山、千金、新立屯、华新、华阳、大堡、崔家、宏峪、合峪、焦化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房屋房龄大多超过50年,远远超出房屋的使用寿命,房屋极其破旧,地基严重下沉,屋内地面普遍低于室外地面20-40厘米,地面潮湿、灶塘积水、室内狭小阴暗,墙体大多腐朽开裂,冬季难以御寒,夏季经常漏雨,由于年久失修,每年有超过2%的房屋倒塌,严重危及居民生命安全。棚户区周边环境极差,缺乏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几百户居民使用一座旱厕,街巷内没有成形的道路,没有排水设施,没有路灯照明。由于棚户区地处偏远,地势较高,供水压力不足,居民吃水普遍困难,严重影响居住人的基本生活。
简单的拆旧建新,仅能住得进,难以住得稳。在棚户区改造中,抚顺始终以人为本,把完善居住功能、美化人居环境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实现了改善住居条件与提升生活品质的双赢。先后新建、扩建自来水厂、变电站等配套设施58座,铺设地下管网589公里,解决了6万人吃工业原水问题,结束了转供水、转供电、无供暖的历史;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新建道路72条、桥梁2座,新开辟6条公交线路,完善了城市功能;拔掉小烟囱10万根,硬化绿化面积290万平方米,小区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整合医疗和教育资源,建立设置卫生服务机构3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46所,成功破解了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的难题;建设集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住宅小区34个,社区用房面积均达400平方米以上,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宜人的小区环境,让新区居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宁棚户区改造为各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解决了两万多个“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促进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辽宁各地加强了社区建设,提高了基层执政能力。中国社科院调查结果显示,入住新居的棚户区居民中有91.5%的居民认为就业机会增加,90%的居民认为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分别有97%、92.4%的居民感觉精神素质和社会地位提升,幸福指数达到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