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焦點圖

新春走基層︱走街串巷鬧社火,小小村庄年味濃

2025年01月28日12:46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社火隊的隊員們按照陣型進行走陣。人民網記者 尹柏寒攝
社火隊的隊員們按照陣型進行走陣。人民網記者 尹柏寒攝

寧靜的村庄中,扮相英俊威武的表演者背扎護背旗,手持兵器,踩著節奏不斷變化隊形。他們表情嚴肅,站定后,開始了捉對“厮殺”……

每到臘月,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同江峪村的村民就進入了一年最忙碌的時段。他們不僅要忙著准備年貨,還要加緊排練,為春節期間的社火表演做充足准備。雖然是數九寒天,但村民們依舊熱情高漲,踏著節點認真地彩排著。

“本溪社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正月十五是高潮。”村民楊和清介紹說。已經73歲的楊和清是本溪社火傳承人,他從20歲就開始從事社火表演。“我們這個團隊現在有26人,過年的時候,方圓幾十裡的村子都邀請我們去表演。”

社火是在傳統節日裡表演的雜戲、雜耍。本溪社火沿用古老的傳統形式,又融進了當地的民俗,謂之“武秧歌”而不扭,以武為主,充分利用十八般兵器,顯示“武”的力量,從而形成一大特色。

“200多年前,社火從中原地區傳到了本溪市。以前以祭祀為主,希望村民們能夠平平安安,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楊和清表示:“目前,本溪社火以我們小市鎮同江峪社火隊為主。”

平日裡,他們是同江峪村的村民,用汗水澆灌著土地﹔穿上戲服、扮上武將后,他們就是社火隊的一員,傳承著本溪社火。

“這個最高的小伙子,身高1米8多,是我們最小的隊員,叫趙柏陽,今年才14歲。”順著楊和清手指的方向看,一個身材高挑但面孔稚嫩的男孩子手持道具,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著。

趙柏陽的母親和姥姥也是社火隊的一員。兩年前,在母親的鼓勵下,趙柏陽也加入了社火隊。

“小時候看姥爺進行社火表演,感覺有的臉譜很嚇人,有的很好看,但還是覺得很有趣。”當時,年幼的趙柏陽雖然還不懂社火真正的含義,但興趣的種子已悄然播下,慢慢在心中生根發芽。就是這樣在村民間的口口相傳、代代傳承中,本溪社火得以流傳到了今天。

進入正月后,本溪同江峪社火隊將會走上街頭,開始社火表演,為家家戶戶送上祝福。本溪社火不僅是非遺技藝的傳承,更是流淌在東北白山黑水間的濃濃年味。(尹柏寒)

(責編:尹柏寒、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