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經濟民生

新春走基層|“00后”成了大山深處的守護人

人民網記者 王斯文
2025年01月22日08:55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封鎖命令已下達,可以上道!”

“明白!”

1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當天室外溫度低至零下20度。

在通灌線100公裡300米處,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丹東工務段五女山線路車間的職工,接到命令后,立刻在鐵道線上開始忙碌起來。

通灌線。遲金海攝

通灌線。遲金海攝

通灌線,是一條沿著長白余脈而建的鐵路,從吉林省通化市出發,抵達遼寧省丹東市灌水鎮的一條鐵路線,火車出行是兩地沿線居民出行的首選的出行方式,也是遼吉兩省貨物物資運輸重要通道之一。

這條線近90%的路段都是在橋高超40米的橋梁上或在陡峭的山坡上,集中了山區鐵路的“五最”,最長的隧道、最高的橋梁、最大的海拔落差、區間裡程最長、冬季自然環境最惡劣的特點。

“從這到往前數6根枕木,墊2毫米的板。一會擰螺絲的時候擰緊點,用點力,順便看一眼人行道板有沒有破損的,哪裡不行就記下來。”在作業過程中,身為“00后”的安忠偉不時地提醒工友。

丹東工務段五女山線路車間職工正在進行作業。遲金海 攝

丹東工務段五女山線路車間職工正在進行作業。遲金海攝

安忠偉所在的班組平均年齡隻有24歲,“我們幾個都是‘00后’,一畢業就開始在這工作了。”安忠偉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主要是需要負責通灌線、本桓線共124余公裡設備養護維修,“我們所在工區管轄設備的特點是橋高路遠、點多線長,有時需要在兩個車站之間的位置維修線路,由於地形限制,我們就需要扛著工具走幾公裡的路才能到作業地點。”

“道尺、起道機、振搗棒……”這些少則幾斤重,多則幾十斤的機具,隻能通過肩扛手抱的方式,運送到作業現場,而進入這樣區間裡作業時,有時一干就是一整天。

丹東工務段五女山線路車間職工正在進行作業。遲金海 攝

丹東工務段五女山線路車間職工正在進行作業。遲金海攝

“+2、+5、+3……這塊撤1毫米的板。”在凍害整治現場,“00后”線路工馬振超帶領工友進行凍害整治。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是1.85毫米,1毫米的誤差也就是還沒有一枚硬幣厚度,但是在線路維修上,1毫米的誤差有可能會使列車輕微晃動一下,導致旅客乘車體驗感降低。

“我們管內負責的100多公裡的線路,大家幾乎都是這樣一米一米的走過,然后一點點的調整不符合標准的水平、高低值,隻有這樣才能保証鐵路安全。”馬振超表示,鐵道線路有多遠,就需要這樣1毫米1毫米地調整多遠。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工區的時候已經天黑了,由於車間位於大山深處,交通不便,每天下班后,車間就成了他們幾個人共同的“家”。在收工總結會上,安忠偉深有感觸地說:“今年是咱們在一起經歷的第四個春運,一晃四年過去了,我感覺咱們這條線路車流量增加了,線路狀態也越來越好了,我們的業務水平也要跟著提速啊。”

從上學時的同學變成了如今的工友,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安忠偉、馬振超這些“00后”成了新一代的大山深處的守護人,他們選擇扎根大山深處,守好這條路,讓這條‘雲端’鐵路更加安全順暢。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