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人民日報關注遼寧阜新——開展專項行動幫扶困難群體

郝迎燦
2024年02月26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找准救助對象 提供貼心服務(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核心閱讀

  常態化摸排,找到找准救助對象﹔與獨居老人、農村留守兒童、特殊困難家庭子女等結對子,開展入戶探訪陪伴,提供生活照料……從2023年開始,為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從“群眾找我辦”向“我為群眾主動辦”轉變,阜新市開始實施“六個你”專項行動,用“物質+服務”守護民生底線。

  遼寧省阜新市,曾經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也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體8.16萬人,佔全市人口的4.95%。”阜新市委書記胡濤介紹。

  如何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是阜新必須要面對的一道考題。

  從2023年開始,阜新市從創新服務理念和模式入手,實施“找到你、記住你、陪伴你、守護你、溫暖你、幸福你”六大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六個你”專項行動),用“物質+服務”守護民生底線。

  實施常態摸排篩查

  建立電子信息台賬

  日前,一場寒潮侵襲阜新城區,推開細河區安居社區北環路105號樓某單元103室的房門,一股暖意扑面而來。

  “我從去年10月份開始享受低保待遇,不僅每個月都能拿低保金,租房、看病、供暖都有補貼。”54歲的崔淑紅打開話匣子,“生活有了盼頭,這多虧了鞏家大妹子。”

  大妹子名叫鞏玉瀛,是安居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去年9月,她敲開了崔大姐家的房門,“一嘮才知道,崔大姐早年離婚,心臟還有毛病,平時隻能打點零工維持生活。”

  情況迅即由社區上報到街道和區民政局。“經走訪核實,經‘一事一議’集體研判,我們簡化流程為她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細河區民政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薄波說。

  從2023年開始,為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從“群眾找我辦”向“我為群眾主動辦”轉變,阜新市開始實施“六個你”專項行動。其中,“找到你”即找到、找准救助對象是前提。

  “有些群眾不了解救助政策或者受自身能力所限,沒能主動申請救助,未能及時獲得救助待遇。”阜新市民政局局長孫瑤說,“以問題為導向,我們通過大數據比對篩查和‘鐵腳板’入戶查找,實施常態化摸排,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

  31歲的細河區居民小薇,因患肢體一級殘疾和癲癇,生活無法自理。“孩子他爸在煤礦工作,這幾年效益好,月工資漲了不少,按原來的規定,我家家庭收入和財產不符合享受低保條件。”小薇的母親說,但小薇需長期服藥,還有一個弟弟在讀初中,日子過得艱難。

  情況反映后,很快有了答復。“根據新出台的政策,小薇屬於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可以不考慮她的家庭成員收入及家庭成員名下財產狀況,參照‘單人戶’單獨提出低保申請,按照低保標准的50%給予低保保障。”阜新市民政局一級調研員那業富介紹,2023年以來,全市共協助新納入低保5224人,特困供養314人,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2人。

  人在戶不在、戶在人不在,一直是基層治理的難點。“我們開展‘記住你’專項行動,在網格員入戶調查的基礎上,建立起可動態更新的人口信息電子台賬。”阜新市民政局副局長李亮說。

  在海州區西華園社區,社區黨委書記姜麗萍輕點鼠標,登錄進入阜新市市域社會治理平台,整個社區的常住人口信息按照“社區—網格—樓棟—人員房屋”4個層次清晰展現在記者眼前,“平台詳細記錄了每一戶的居住人口數量、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並對低保戶、獨居老人等19類人群做了特別標注。”

  “電子信息台賬實現了全市人口和房屋底數清、人房關系清、重點人員情況清,目前已應用於公安派出所社區基礎工作、民政對象服務保障、老年人地圖繪制等領域,初步形成了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模式。”李亮表示。

  開展入戶探訪陪伴

  安全手環記錄信息

  早上7點半,新邱區繁榮社區61歲的馬振林准時起床,摸索著走到窗邊拉開窗帘,這是他每天醒來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一個特別的約定。“我從小雙目失明,父母去世后就一個人生活,這兩年腿腳也出現問題,下樓買菜買藥成了難題。”馬振林說。

  “空巢獨居老人、農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無專人照料,為解決這一問題,組織部門和我們開展‘陪伴你’專項行動,組織網格員與2984名空巢獨居老人、農村留守兒童、特殊困難家庭子女等結對子,開展入戶探訪陪伴,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服務。”阜新市民政局副局長劉明說。

  2023年3月,繁榮社區67歲的老黨員、網格員鄧鳳軍主動和馬振林結成對子。嘮嘮家常、下廚做飯、幫辦殘疾証年檢……相處久了,這兩個年紀相仿的老伙計,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有時候社區工作忙,不能每天上樓來打招呼,我倆就約定,起床拉開窗帘代表報平安,不拉就是有需求,我得抓緊來家看看。”鄧鳳軍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網格員、志願者加入‘陪伴你’的行列,白天看看窗帘是否拉開,晚上觀察燈是否點亮,用這種溫情的方式默默守護著萬家燈火。”劉明說。

  2023年8月,阜新市公安局交警李昂霏在巡邏時,發現一位摔倒老人,且口齒不清。正在焦急之時,他發現老人戴著一個橙色手環,在掃描手環上的二維碼后,出現了老人基本信息和社區聯系方式。經聯系,最終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針對老年人因認知障礙等原因走失問題,阜新市民政系統開展“守護你”專項行動,為全市70歲以上有意願的老人免費發放安全手環。“手環上有專屬二維碼,一旦老人發生突發疾病、走失等緊急情況時,路人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會出現持有人姓名、年齡、既往病史、聯系人等信息。”李亮介紹。

  此外,阜新持續拓展手環功能,讓老人一環在手,就能享受市內公辦景點免費,部分連鎖藥店、社區食堂打折優惠和電信部門的專屬服務等。

  社區食堂公益惠民

  大病診治對接資源

  西紅柿炒蛋、青椒肉片……中午11點,位於太平區米家社區的孫家灣惠民社區大食堂准時開餐。自去年5月食堂開業以來,83歲的齊忠友成了這裡的常客。“食堂辦在家門口,下樓走幾步就到了,飯菜有葷有素,價格實惠品類多,對我們獨居老人來說太方便了。”

  作為曾經的工礦區,米家社區常住人口9000余人,老年群體佔一半以上,其中特困、獨居、孤寡等老年人近600人,獨自做飯、吃飯成為一大難題。

  小食堂,大民生。“每餐20道菜品和各種主食,隻需要12元,60歲以上的低保和特困老年人打五折,90歲以上老人進店用餐免費。”太平區委常委、孫家灣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牮介紹,“社區食堂主打公益惠民,由我們免費提供用房,引入一家專業配餐公司運營,符合一定條件還能享受相應的運營補貼。”

  2023年,阜新共建成社區食堂10家,助餐服務超過10萬人次。大力推進社區食堂建設,是阜新開展“幸福你”專項行動、提升基本養老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43.3萬人,佔總人口的26.3%。”孫瑤表示,2023年11月,《阜新市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工作方案》出台,積極構建以“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康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模式。

  去年11月4日,在阜新市衛生健康委聯絡下,阜新礦總醫院聘請沈陽醫療專家成功為海州區河北社區的低保戶張濤做了動靜脈內瘘吻合手術。“在家門口做手術,不僅報銷比例高,還節省了路費、食宿等開支。”張濤說。

  去年以來,阜新以“溫暖你”專項行動為抓手,著力解決就醫、就業、供暖等困難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我們收集到22名患重大疾病的困難群眾有外出診療意願,目前已全部對接了醫療資源。”李亮說。

  此外,阜新深入開展“萬名黨員進萬家”活動,為困難群眾辦實事。“截至目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與城鄉困難群眾共建立18596個‘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對子,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915件,累計捐助款物12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民服務的宗旨。”阜新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王明秋表示。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