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觀點評論

“數字工匠”照見工人未來

羅 娟
2024年01月04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工匠”照見工人未來(縱橫)

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於由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伴隨生產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正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操作智能化車輪生產線,給時速350公裡的高速列車穿上“中國跑鞋”﹔操作數控顯示屏,指揮智能車間的11種、300余台機器人有序運送物料、制造輪胎﹔操作數控加工中心、數控銑床等加工單元,開展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加工……一批操作技能高超、具有創新思維、熟練運用數智技術的“數字工匠”脫穎而出,把未來工廠和未來工人的模樣展現到我們眼前。

這是眼下工人群體關心的話題。在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量工人面臨職業轉型的彷徨,甚至本領恐慌,對相關知識理論基礎不足的技術工人來說轉型尤為艱難。“數字工匠”的故事帶給許多人啟發。比如,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成型車間主機手安志成隻有中專學歷,為順利操控智能化成型機,記熟上千個專業英語詞匯和500余個序列代碼,反復練習實操﹔中鋁集團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熱連軋班班長何希家,不僅練就了“眼睛就是尺”的絕活,還通過返校深造取得本科學歷,助力生產車間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勇於學習、勇於挑戰,成就了一個又一個“數字工匠”。

在一些年輕人看來,當工人即使沒有吃大苦流大汗的苦累臟,也會面臨職業上升空間不足、成長路徑單一、社會認同度較低、工資待遇不高等問題,職業吸引力不強。“數字工匠”的成長經歷告訴年輕人,數字技術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得生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生產線系統集成、現場管理、設備運維等新技能要求應運而生。過去簡單重復的機械式工作,正轉變為管理、分析、運維等高附加值的工作。

全社會需要更多“數字工匠”的故事。面對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型的發展新形勢,我國技能人才總量仍然不足,高技能人才還存在結構性短缺。智能生產線並非隻需要工人按下按鈕就沒事了,高技能水平的工人仍是生產線的“靈魂”,他們需要向技術復合型、知識創新型轉變。越來越多“數字工匠”涌現出來,才能激勵更多工人向上攀登,鼓勵更多年輕人學技能當工人。

如果說鐵灰色是工業時代冷峻的標志色,那麼在未來工廠裡,信息技術、數字化、智能、低碳等特性,則讓工業文明的底色呈現更多樣的色彩。“數字工匠”的故事流傳得越廣、被復制得越多,才會有更多工人在自己的未來、在未來的工廠裡大放光彩。

(摘編自《工人日報》,原題為《在“數字工匠”的故事裡照見工人未來》)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