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文化教育

遼博“合規同矩”文物精品展開展

朱忠鶴
2023年11月28日08:52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百余國寶詮釋正體書法源流演變

11月24日,“合規同矩——遼寧省博物館藏正體書法精品展”在正式啟幕。在為期3個月的展覽中,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流傳千年的正體書法藝術作品,還可以在百余件文物中真切感受到中國正體書法之源遠流長。據介紹,這是遼寧省博物館首次舉辦正體書法主題文物展,且所有文物均為遼博館藏。

青銅器、漆器等文物助陣 梳理正體書法變遷

“合規同矩——遼寧省博物館藏正體書法精品展”設在遼博一層2號展廳。11月26日,不少聞訊而來的觀眾在展櫃前駐足停留,靜心欣賞書法藝術臻品。

據展覽策展人、遼博學術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張盈袖介紹,該展覽共分“正體的范疇”與“正體的應用”兩部分。在“正體的范疇”部分,又細分為篆書、隸書和楷書三個單元﹔“正體的應用”則由實際應用、文書官樣和字書字樣三個單元組成。

為了立體且生動地詮釋中國正體書法“合規同矩”這一主題,此次遼博巧妙地將館藏的110余件書法、青銅器、漆器等珍貴文物嵌入各自展覽板塊,以物說史、以物釋史、以物証史,用文物証明中國正體書法的源遠流長與歷史變遷。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連續性文明建立在共同文化,尤其是共同使用方塊漢字的基礎上。漢字既是維系中華文明連續性的紐帶,也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載體,作為漢字重要組成部分的正體字,意義尤為重要。

張盈袖表示,所謂的“正體書法”,是相對於“草體”或“俗體”而言,也就是說,“正體”是在比較鄭重的場合使用的正規字體。狹義的“正體”,則指的是從周秦漢晉至唐書體演進發展的過程中,傳承下來的正規典范式樣,包括西周的金文、秦的小篆、東漢成熟的隸書、魏晉至唐的規范楷書。

“相對於‘正體’來說,我們熟悉的草書、行書等,都不屬於這個范疇。”張盈袖說。

對此次展覽,沈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盧林給予高度評價。盧林表示,此前他也在國內不同地方參觀過書法作品展,但以古代優秀書法遺跡為內容,並冠以“正體書法”之名的展覽,這是他第一次聽說。遼博此次推出以“合規同矩”為主題的正體書法展覽,既讓書法愛好者體察古人對漢字的敬畏,透過文物知曉正體書法的規范與嚴謹,回應了現在書法界存在的“狂怪體”“江湖體”。同時,也通過文物的不同角度,充分挖掘文物價值,發揮文物最大作用,“這是一次值得關注的展覽”。

以“帖”証史

多件珍貴文物首次亮相

記者在“合規同矩——遼寧省博物館藏正體書法精品展”現場看到,《曹娥誄辭卷》是整場展覽的“明星文物”,不少觀眾圍著這幅書法作品體味1600多年前的書法風尚。

據悉,《曹娥誄辭卷》也叫《升平帖》,這是因為在整幅作品書心的位置,有“東晉升平二年”的署款。曹娥,東漢時期一名女子,她為了尋找溺江而亡的父親舍身投江。東漢元嘉元年(151年),上虞縣長度尚以彰其孝行,為孝女曹娥立碑。“曹娥誄辭卷”是遼博收藏的重點文物之一。此卷絹本小楷書是為表彰東漢烈女曹娥而作的誄辭,內容與《后漢書·列女傳》及《世說新語》大多吻合。

對該幅作品,歷史上有“王羲之所書”和“東晉佚名所書”兩種觀點。這幅書法作品除了反映東晉時期楷書趨於成熟這一特點外,在書心的位置,還有唐代懷素等人的題名和觀款﹔在卷后,有南宋的宋高宗趙構,元代趙孟頫、喬簣成等十余人的題跋。尤為難得的是,在書心上方還有韓愈的楷書題名。這是現今唯一存世的韓愈墨跡,其字端正、質朴,能見書家崇古之意、方正為人。可以說,這些題跋與正頁共同凸顯了這幅書法作品的珍貴。據悉,“曹娥誄辭卷”真品在此次展覽中隻展出30天。

除了晉佚名書《曹娥誄辭》外,包括宋張即之書《華嚴經卷》、元《楊維楨為周文英作詩志傳卷》等10件一級文物也在此次展覽中與觀眾見面。另外,《康熙五十二年勅命卷》《雍正十三年誥命卷》、左宗棠等人奏折等不少遼博館藏文物首次亮相。

《雍正十三年誥命卷》包首為紅地彩織纏枝花織錦。三個誥命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皇帝為驍騎正參領兼戶部雲南司員外郎姚應鵬本室妻室、父母、祖父母所下誥命。此誥命是赤橙黃赭紫五彩織錦雲紋地,用滿漢兩種文字墨書而成。

北京市民張德慶專門奔著“合規同矩——遼寧省博物館藏正體書法精品展”而來。在認真參觀完所有文物后,張德慶豎起了大拇指,“通過這個展覽,知道了正體書法的演變過程,很難得,也令人難忘。”

據悉,整個展覽將於明年2月24日結束。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