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人民日報看遼寧

遼寧省庄河市光明山鎮金線溝村——草莓紅 日子甜

人民日報記者 郝迎燦
2023年11月27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摘草莓去!”遼寧大連庄河市光明山鎮金線溝村的廣場上,草莓種植戶孫永昌把記者往溫室大棚裡拉。

掀開大棚門帘,一股果香扑鼻而來——綠油油的葉片間,白的花、紅的果,星星點點。

“我們引進冷藏苗促早栽培技術,通過低溫和短日照處理,可以誘導草莓苗提早實現花芽分化,加速開花結果。”一旁,84歲的張昇說。他曾任光明山鎮副鎮長分管農業,退休后牽頭成立志願服務項目組,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為全鎮的草莓種植戶送技術、解難題。

“苗好一半收,這話不假。”孫永昌雙手捧出一把紅彤彤的草莓,“我家去年開始用上冷藏苗,草莓果提早兩個月上市,一畝大棚比以前多掙2萬元。”

草莓這顆“致富果”,已在光明山鎮扎根40多年。

“我們這山多、地少,改革開放初期就有群眾嘗試露天種植草莓,挎著竹籃到集鎮叫賣。”張昇介紹,多年來,鎮裡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標准化生產上下功夫,持續做優草莓產業。

“全鎮13個建制村205個自然屯中,有196個屯建有草莓大棚,草莓種植戶近萬戶,基本實現戶均一棚。”光明山鎮黨委書記華吉林說,“2022年,全鎮年產草莓4萬多噸,產值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68%。”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公布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名單,光明山鎮名列其中。

產業興旺,技術是支撐,人才是關鍵。“我們先后與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大連分院、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開展合作,建立科技試驗示范基地3個,加速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華吉林介紹,目前,全鎮儲備草莓本地專家60余人,年培訓農民超過1萬人次。

田間連車間。金線溝村村部一旁,就是村裡建設的分揀中心和配貨中心,一顆顆草莓在這裡經過分選和包裝后進入市場。“上午接到訂單,中午前完成採摘和打包裝箱,下午就能發運。”進入採收季,金線溝村的草莓經紀人劉明軍手機響個不停。

“全鎮建有較大交易市場和物流中心5個,得益於完善的物流遞送網絡,大連、沈陽等周邊地區能夠實現當日達,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能夠實現次日達或隔日達。”一頭連著種植戶,一頭連著大市場,像劉明軍這樣的經紀人,整個光明山鎮共有300多名。

草莓不愁賣,在於品質得到市場認可。“從育苗、栽培到管理,綠色技術覆蓋全程﹔紅顏、甜寶、淡雪、粉玉,根據市場行情栽培不同品種。”李慧和石成祖夫妻二人5年前回鄉種草莓,針對城市消費需求變化,不斷調整種植思路。

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庄河草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定,金線溝被認定為無公害草莓生產基地,‘金線溝’牌、‘恆郁’牌草莓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証。”華吉林說。

緊抓農村電商機遇,90后小伙高燾從庄河市區來到金線溝村“淘金”,“去年我從村裡承包1棟大棚,銷售全靠網絡直播,賺了將近10萬元。今年我跟村裡簽下新協議,1棟變6棟,收入定會再上新台階。”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草莓產業只是一個縮影。“我們構建起‘東番茄、西草莓、南水產、北菌菜、中水果’的鄉村特色產業格局,擁有庄河草莓、庄河藍莓等7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庄河市委書記申守勃介紹,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7日 第 06 版)

(責編:邱宇哲、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