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區縣鄉村

“全域旅游”看大窪

劉立杉
2022年08月22日07:42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域旅游”看大窪

  白牆黛瓦,小橋流水,綠樹成蔭,草花飄香……盤錦市大窪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以優美的田園風光、獨特的休閑農業資源,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游“打卡地”。

  這裡遠離市區,曾經無人問津,如今經過美麗鄉村建設,在保持鄉村風貌基礎上,硬件設施已和城市看齊。村黨支部書記劉磊掰著手指頭說變化:“我們鋪設了10公裡柏油路,‘上崗’300多盞路燈,24小時供水供氣,公交進村了,垃圾天天清,超市、銀行都在身邊,5G信號實現了全覆蓋。”

  鄉村巨變,民宿產業乘勢而興。大堡子村建起“國風堂”等精品民宿14家,形成“多家企業聯動、企業帶動農戶”發展態勢,每年游客量達3萬人次以上,民宿鄉村游有力帶動了村民致富。“村裡600多戶,幾乎家家有私家車。”劉磊說。

  大堡子村的實踐,是大窪區農業和旅游有機融合的縮影。大窪區擁有全國最大濱海濕地、天下奇觀紅海灘、世界第一大蘆葦蕩,棲息著丹頂鶴等300余種珍稀鳥類,以及品質優良的養生溫泉。201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后,大窪區依托優越自然稟賦,疊加城市化思維和全域旅游視角思考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圍繞濕地做文章,確定“全域旅游”發展定位,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創新“旅游+”模式,大力推進“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商旅融合”,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圍繞全域旅游,打造休閑旅游產業區。大窪區將紅海灘和溫泉旅游作為兩張“王牌”,借助“古漁雁”民間故事等106項各級非遺保護項目,以遼河口文化、田庄台古鎮文化等作為地域文脈底蘊,以5A級景區紅海灘風景廊道為龍頭,4A級景區北旅田園、七彩庄園為兩翼,鄉村游為輻射,形成了東(遼河文化)、西(濕地文化)兩條精品旅游線路,構建起點、線、面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態勢。

  緊盯旅游新業態和市場消費新熱點,大窪區不斷豐富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推出春季“踏青賞花”、夏季“休閑戲水”、秋季“紅灘綠葦”、冬季“冰雪溫泉”主題產品,扶持“夜經濟”文化景區發展,實現多樣化、常態化、全季化文旅產品供給。

  “旅游”元素的植入,推進農業與旅游、城市與旅游、文化與旅游、商業與旅游互促互動、融合發展,促進了鄉村振興。大窪區相繼被評為中國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趙圈河鎮、榮興街道、石廟子村等一批鎮(街道)村摘得國字號榮譽。

  今年7月,國玨集團與大窪區政府正式簽約,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在金融、鄉村振興產業、旅游資源開發等領域展開合作。在此之前,由遼寧出版集團等國企和盤錦當地及域外民企注資、投資興建的北旅田園黑風關古鎮文化旅游區、紅海濕地溫泉樂園、伊珂亞蟹蟹王國樂園,成為周邊城市游客到大窪旅游的熱門目的地。7月中旬以來,3家景區日接待游客屢屢突破上萬人次。

  眼下,“大窪旅游產業聯盟”應運而生,通過加速整合旅游資源,打造景區、旅行社、賓館飯店、特色民宿、溫泉洗浴等互融互通、共同發展全新模式。大窪區還積極構建濕地觀光、田園風情、溫泉康養、民宿休閑等“九大旅游產品”體系,全力打造“濕地明珠,多彩大窪”品牌形象。

  全域旅游思維的構建與推進,提升了大窪區的知名度。很多企業家相中了大窪區位、資源等優勢,前來投資興業。“全域旅游促進了產業融合、產業鏈條協同發展,增強了黨員干部的執行力,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為大窪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引擎。”大窪區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勇告訴記者。

(責編:孝媛、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