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遼寧頻道>>本網原創

“國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宮動物造型文物展”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開展

2022年06月15日14:54 |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沈陽6月15日電 (周頌雪)6月15日,“國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宮動物造型文物展” 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開展。展覽以“護佑蒼生”“寓禮於服”“鎮守殿宇”“祈福吉祥”四個單元,闡釋沈陽故宮院藏清代宮廷動物造型文物和圖案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祥禽、瑞獸造型和圖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源於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對世界的敬畏,也蘊含著古代的思想文化與生命哲理。經過一代又一代演變和發展,至明清時期,祥禽、瑞獸的象征寓意已經愈加豐富和統一,造型成為精神的體現,思想化身於紋樣,它們千姿百態,代代相承,生生不息,最終成為古代社會一個個鮮明的標識,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早已深入人心,凝結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條條根脈。

“護佑蒼生”單元通過清釉裡紅雲龍紋錐把瓶、清掐絲琺琅夔鳳紋雙耳方瓶、清青玉凸雕螭環、清象牙淺雕龍虎紋筆筒、清銅雕座獅、清碧玉甪端薰爐等文物,展現龍、夔、螭、四神、虎、獅、甪端等祥瑞之獸造型。

“寓禮於服”單元展品中有清光緒明黃綢彩繡夾龍袍、清藍寧綢織金蟒袍和各級官服補子。衣冠服飾是人類文明重要的標志之一,從中可看出歷史變遷和文化審美意識的嬗變,亦是中國古代社會等級制度最直觀、最強烈的外在反映,被賦予了濃厚的禮制意義。皇帝所穿吉服為龍袍,皇帝以下各級臣屬穿著的吉服稱為蟒袍。蟒袍上所飾紋樣各有定制,皇子、親王、郡王為五爪蟒九條,貝勒、貝子,下至文武三品官等為四爪蟒九條,文武四品官、二等侍衛下至文武六品官等為四爪蟒八條,文武七八九品官及未入流官為四爪蟒五條。

“鎮守殿宇”單元對鎮守宮殿的脊獸進行了詳細介紹。古人在修建宮殿時,將瑞獸筑於其中,希望借助這些有象征意義的辟邪之物,帶來吉祥,避火消災。

清朝宮殿建筑屋脊上的走獸較為固定,常見的脊獸數量一般為奇數,小獸數量越多等級越高。等級最高的古建筑,除最前面的騎鳳仙人外,共有十個立獸,按順序分布為龍、鳳、獅子、獬豸、天馬、海馬、狻猊、斗牛、狎魚、行什,沈陽故宮現有的脊獸類型為騎鳳仙人、龍、鳳、獅子、狻猊、海馬、天馬、斗牛、豬、羊等。傳說騎鳳仙人的原型為齊國國君齊宣王,他因聽信奸臣讒言在交戰中兵敗,逃跑途中險些喪命,當時幸好有隻鳳凰路過,他乘著鳳凰飛渡大河,絕處逢生。所以,騎鳳仙人便有了逢凶化吉之意。

“祈福吉祥”吉祥文化始終貫穿於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古時寓意吉祥的載體極為豐富,各類動物造型和紋飾就是其中一類,如羊、麒麟、鹿等每種動物都有相對的吉祥寓意,“三陽開泰”“鶴鹿同春”“太平有象”“鳳凰於飛”“一甲傳臚”“金玉滿堂”“喜鵲登梅”,可以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借此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現實世界的希望與熱愛。 

(責編:王斯文、湯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