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把家鄉的味道賣到全國去

“常姐,今天給我發200斤黏豆包。”“常平,這周店裡需要100斤黏豆包,請准時送貨。”……開春這些天,鐵嶺市昌圖縣昌圖鎮雙樹子村村民常平的微信提示音響個不停,黏豆包的訂單一份接著一份。每天吃過早飯,她都會立即打開冷庫大門,和丈夫一起備貨。
在常平家的冷庫裡,一排排貨架上擺滿了各種顏色的黏豆包,按照訂單,常平和丈夫開始細心地打包。“現在雖然是淡季,但銷售依舊很旺,每天都能接到幾百斤訂單。”常平邊備貨邊笑著說。
常平家的農家院是昌圖縣雙平食品廠,這個不起眼的小廠子,去年賣出15萬斤黏豆包。2016年,鎮黨委和村“兩委”提倡“深挖家鄉資源,建立特色產業”,常平瞅准了日益火爆的黏食市場,改造了農家院,建起這個廠子。最初,食品廠每年隻能加工3萬多斤黏豆包,隨著產品的口碑越來越好,銷售量逐年遞增。
“要是趕上冬天來俺家,你會看到另一番景象。”常平告訴記者,每年冬天,工人們圍坐在一起搗豆餡、包豆包,一層層籠屜高高地碼在蒸箱裡,一屜屜即將出鍋的黏豆包冒著白氣,發面的、燒火的、起鍋的、包裝的……各項工序井然有序。如今,她家的代理商遍布上海、山東以及省內的沈陽、大連、丹東等地,黏豆包賣到了全國各地。
常平把雙樹子村黏豆包賣火了,也帶動了村裡的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食品廠各道工序聘用的基本都是女工,制作旺季,用工最多近30人。“每年11月到來年1月,俺都來常平家打工,3個月最多能賺1萬多元。”包裝工人盧艷玲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感覺特別好。
小小黏豆包,包裹著家鄉的味道,打開了市場。常平注冊了“西雙樹子”商標,建起可儲存2萬斤黏豆包的冷庫,打通了網絡銷售渠道,黏豆包一年四季都在銷售。2021年,食品廠的銷售收入達100余萬元。在常平的帶動下,雙樹子村及周邊村屯建起四五家黏豆包加工廠。未來,她希望帶動更多村民通過傳播家鄉味道而致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