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社長劉成友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採編中心主任郝迎燦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劉洪超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辛陽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胡婧怡往日報道
人民日報社遼寧分社 記者劉佳華往日報道
核心閱讀 遼寧聚焦產教融合、工匠培育、國際合作,探索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實訓車間、校企合作“訂單班”等措施緊密對接產業發展實際需求﹔量身打造培養方案,幫助更多青年學子實現技能成才夢想﹔推動…
兩組數據,見証一個廠區的快速蝶變,透視一座城市的產業躍遷: 耗時100多天,恆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的閑置造船廠重新運營投產,已開工造船70余艘,訂單排到2029年﹔ 產值增長64.1…
老工業城市遼寧沈陽,曾貢獻了新中國工業史上多項“第一”,新時代新征程上正不斷實現新跨越: 去年9月,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硬岩隧道掘進機“奮進號”,創造了單機掘進26521米的紀錄﹔今年初…
完整保留的鑄造生產線,喚起制冷工業記憶﹔1650平方米專業級冰面,縱享運動快樂……在位於遼寧大連的冰山慧谷,老廠區變身文體旅消費集聚區。“上午陪女兒滑冰,下午逛老廠區、喝咖啡,晚上購物。”游客田婧…
暖陽下的滑雪場上,工人們忙著拆解雪地傳送帶、圍擋、安全網等設施。賽道中間,幾台小旋耕機來回穿梭,土層被鋒利的旋耕刀翻開,工人們緊跟其后,清理雜物。 這裡是位於遼寧阜新市四合鎮黃家溝村的室外滑雪…
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石磊還有個身份——企業科技特派員,“我們為恆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研發的離子液體螯雙金屬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轉化碳酸乙烯酯裝置,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約2億元。” …
1.1萬余海裡,這是遼寧大連到南極大陸的距離。“福興海”輪,遼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漁集團”)自主研發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自大連啟航,拓展著遠洋捕撈的范圍。 “集團公司在國內率先建成國…
世界首款四座氫內燃飛機原型機在沈陽首飛,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態二氧化碳運輸船在大連交付,新一代隱身多用途殲擊機殲—35A驚艷亮相……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遼寧攻克高端裝備、新能源、集成電路裝…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和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拜年。1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農村、市場、社…
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一早,習近平總書記乘坐火車一路北上,出山海關,進入遼寧。 車窗外天地遼闊。沉澱了紅色革命史、輝煌建設史、澎湃改革史的黑土地,來到了新時代東北振興的新一程,在年輪中編織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