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要闻

“工源”变“公园”,本溪这家水泥厂如今绿意盎然

孙大卫
2025年05月27日08:24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提起九水街,熟悉本溪的人都知道,曾经全国闻名的东北第九水泥厂就在这里,九水街的名字也因此而来。从这里走出的“工源”水泥是全国建材行业公认的名牌产品,人民大会堂、中国军事博物馆、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著名建筑都使用过“九水”产的水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水泥是紧缺物资。“从1948年到1956年,东北各地陆续复工复产9家水泥厂,按时间先后依次命名为东北第一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到工源水泥厂是第九家。那时候,本溪水泥供向全国,得全年无休24小时生产。”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神杰说。据厂志记载,从1956年8月至1963年年底,工源水泥厂累计生产水泥223.7万吨。

随着时代的发展,位于本溪市的东北第二水泥厂与第九水泥厂合并,成立了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水路旁的山洼里变得更加热闹。

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水泥厂,无论是大门的牌楼样式,还是主道路两侧的白色建筑,都还保留着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模样。“我们这里是目前省内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水泥厂,比它老的水泥厂都已经被拆掉了,但我们保护得很完整,这两侧的建筑还和我入职时一模一样。”刘神杰边回忆边介绍。

刘神杰是本溪的“坐地户”,父母当年看好水泥厂的发展,特意为儿子选了水泥制造专业。“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上的大学,那时候,国家到处在搞建设,水泥供不应求,丰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等国家大型工程都用过我们本溪的水泥。”刘神杰自豪地说。

“你看我们的水泥,摸一下比面粉都细腻,越细和水后溶解得越好。这是我们的拳头产品矿渣水泥,这种水泥的强度非常高,建筑时间越长越结实,而它最重要的原料矿渣就来自我们的邻居‘二钢’。”刘神杰指着不远处一片矿渣堆起的小山说,工源水泥厂与本钢二钢厂仅一墙之隔,这对“钢筋混凝土”组合将矿渣变废为宝,掺入“生料”,打造出优质的矿渣水泥,深受市场欢迎。

水泥作为现代化工业的结晶,技术创新是其核心竞争力。中国的第一个烧煤预分解窑就诞生于当时的本溪水泥厂,也是全世界范围内较早建设的烧煤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

“国内首个分解窑就是当时本溪水泥厂的3#窑,我上大学时的教科书中就讲过这种技术。我作为本溪人,当时感觉特别自豪,同学还很羡慕我去过本溪水泥厂。”刘神杰表示。

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饱和,全国各地都建设了水泥厂,水泥一下子成了“过剩产能”“高耗能产业”,曾经辉煌的本溪水泥厂被列为本溪十大污染源之一,改造、搬迁迫在眉睫。

“不只是我们,很多水泥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刘神杰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工源水泥厂被山水集团收购,最终定名为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新厂区建成后,我们将水泥产品的粉磨和包装生产线留在了这里,厂区的主要建筑都没改变,主要是为了保住这里上世纪40年代的工业遗产,为我省水泥行业发展轨迹保留下珍贵的原始资料。”

搬到哪?还是要离原料近。山水工源将新厂址选在了火连寨矿山附近。怎么建?绿色发展是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先进的技术是绿色的核心。”刘神杰表示,降低能耗光靠“省”不行,技术革新才是关键。2004年12月,工源水泥在火连寨矿山旁建成了一条2500t/h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在全省水泥行业中率先进入新型干法时代。2009年,被山水集团收购后的山水工源又在火连寨投资建成一个5000t/h新型干法水泥窑,近年来不断加强除尘、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改造,这回,工源水泥真要变成“公园”了。2021年,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厂被评为省级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工厂。身处厂区,不仅感受不到一点儿灰尘,还被满眼的绿树、各色鲜花所包裹。

水泥对原料的包容性非常强,大多数物品焚烧后的灰烬都可以成为水泥的生产原料,因此,水泥厂也是城市污泥和工业危险废弃物等废物处理的理想场所。刘神杰表示,目前,山水工源已经承接本溪市所有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理,下一步还要承接其他行业排放的工业危险废弃物,实现从污染源向绿化源的华丽转身。

(责编:汤龙、王斯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