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大学生的假期生活怎么过

![]() |
孙翠竺(右)和妈妈一起出摊制作小吃。 |
辽宁省东港市大一学生孙翠竺——
和母亲一起经营家中小吃摊
本报记者 刘佳华
春节假期刚过,辽宁东港依然寒风凛冽。早上,天刚蒙蒙亮,路旁积雪未消,孙翠竺和妈妈于庆岩穿着厚棉袄,将小吃车开到路边,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支车窗,起炉灶,配调料,摆配菜……这套动作,孙翠竺完成得很麻利。19岁的她是沈阳大学理学院的大一学生,寒假回家,一有空就来妈妈的小吃摊帮忙。
在学校,孙翠竺是班长,学习努力,班务尽责;在家里,她父亲患病,妹妹读初中,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个小吃摊。“经营小吃摊,我妈要从早忙到晚,我和她一起出摊帮忙,就是想减轻她的压力。”孙翠竺说。
早餐时间,小吃车旁顾客逐渐多了起来。车内,母女俩对话不多,但配合起来娴熟默契。一人在平底锅上倒油、烙面饼、打鸡蛋、加火腿,另一人忙着撒葱花香菜、刷酱料、装盒装袋。缕缕烟气升腾,一份份烤冷面、手抓饼新鲜出锅,香气扑鼻。
“两份烤冷面,加肠加蛋,一会儿来取。”看到微信上老顾客发来的消息,孙翠竺赶紧告诉一旁的妈妈。妈妈经营小吃摊多年,经验足,老顾客不少;孙翠竺则发挥年轻人的优势,担负起网络、电话接单的任务。有时,刷到网上有新的小吃做法,她还拉着妈妈一起研究制作。
说话间,有电话订餐,送到1公里外的小区,孙翠竺麻利地打包好手抓饼、煎饼果子。“妈,我去送餐啦!”“好,别太着急啊,慢点骑。”听着妈妈的嘱咐,孙翠竺应了一声,戴好头盔,启动电动车,稳稳上路。
不只是和妈妈一起出摊,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孙翠竺还在假期找了份家教的工作,赚钱补贴家用。
孙翠竺努力上进,也获得了来自各方的帮助。共青团沈阳市委、沈阳大学为她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返乡补助,还为她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平台,帮助她成长进步。
晚上7点多,顾客渐少,母女俩把小吃车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回家!”孙翠竺骑上电动车“开路”,妈妈开着小吃车跟随在后。寒冬里,一大一小两辆车行驶在回家路上,车头的灯光照亮了前路,温暖了夜色。
“在家里帮忙,陪伴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外面当家教,就是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将来努力当一名好老师。”说起自己充实的假期生活,孙翠竺腼腆一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1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