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观澜|沈阳:建设宜业城市 托举幸福生活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02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1月20日,沈阳2024年经济“年报”新鲜出炉,多项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令人振奋。
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背后,还有另一组数据更让人内心温暖。2024年,沈阳市城镇新增就业14.7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超过1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同比增长6.26%,其中博士1523人,同比增长26.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1笔,共计12.81亿元;新增技能人才7.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沈阳,正以满满的诚意、十足的活力、多元的机遇,推动就业优先战略落地落实,稳稳地托举起沈阳人宜业乐业的幸福生活。
打造舒心就业“强磁场”
前不久,在沈阳市浑南区人社局举办的“舒心就业在身边,社区援助暖心间”专项活动上,70余家区内企业提供了1200多个“家门口”的工作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我今年52了,还能有适合我的岗位吗?”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汪琦听说这里有招聘会,前来碰碰运气。
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帮他完成信息登记后,仅用十几分钟就为他选到了一家企业的后勤工作。“新的工作地点离我家就3站地”,汪琦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说实话,来之前没抱啥希望,真没想到社区就业大集这么厉害!”
近几年,沈阳市持续开展舒心就业社区大集专项活动,通过“沈阳业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24小时不间断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并为居民提供就业政策宣讲、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精细化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社区居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让需者有其业”,如今,“舒心就业”模式已经走出沈阳,作为辽宁省就业公共服务工程在全省推广。
求职者在就业社区大集上浏览招聘信息。受访者供图
2024年12月20日,沈阳市首家创业工作站落户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太平里社区,依托商圈资源和地区特色,为创业者和居民搭建了幸福学堂、微剧文艺、大众体育、生活服务四个主题创业场景。
为了让企业在初创期走得更稳、发展更快,马路湾创业工作站配备了由创业导师、创业特派员等13位专家组成的智库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规划、运营指导、财税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
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有助于带动就业。沈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建设推出20个左右示范创业工作站,鼓励各地区依托街区、基地、高校、园区等资源,推动沈阳建设高质量的就业集聚区。
汇聚齐心兴业“新动能”
“东北是个好地方,辽宁是个聚宝盆,沈阳是棵梧桐树,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022年,广东人余淼杰来到沈阳,担任辽宁大学校长。现在他不仅喜欢上了这座北方城市,更欣喜地发现,天下英才都在源源不断地向沈阳汇聚。
博士生们抵达沈阳。沈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5月,第二届“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了6860名博士从全国192个城市奔赴而来。最终720名博士签约沈阳,这个数字比2023年翻了近两倍。
12月25日,窗外北风呼啸,潘思同却感到了沈阳浓浓的暖意。在皇姑区举行的第五批博士住房选房仪式上,刚来到沈阳入职五天的潘思同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太幸福!太开心了”,看着舒适、温馨的家,潘思同连连叹道。
自皇姑区开展“引博工程”以来,已有超过百名博士入职。为了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皇姑区结合区内产业规划布局,让博士们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研究策划。推动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新基建项目落地,盘活乐天停缓建项目,调研银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博士们纷纷为新家乡沈阳出力献策。
这几年,沈阳市人社部门落实人才购房、租房等一系列暖心举措,让“新市民”、青年人安居乐业。
刘鑫最近入职铁西区一家医院,成为了一名护士,租住在单位附近的泊寓人才公寓。因为春节需要值班,这是她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本来心情有些失落,那天看见人才公寓贴的春节活动通知,觉得心里一下就热乎了。虽然我平时挺宅的,但过年不就是要热热闹闹的嘛。”
异地过年也很暖。随着春节临近,人才公寓的管家不时在微信群里发送公寓年夜饭的准备进度,留沈过年的租户们也踊跃响应着。看着群里有要买肉馅的,有要做自己家乡菜的,刘鑫笑着说:“我打算展示一下我包饺子的手速,惊艳一下南方的小伙伴们。”
天南海北的美食共聚一桌,增进着邻居们的亲切感,也让年轻人的心与这座城市更亲近。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免除“后顾之忧”是关键。沈阳市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每年列支人才资金15亿元,全方位支持人才引育。给予ABC类人才7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奖励资助,以及相应的购房补贴。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可获得16万元的综合补贴。
沈阳市还开通了“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窗口,为各类人才办理落户、租房补贴、创业补贴、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多种业务,实现只进一扇门、一个窗口、一次办结所有人社事项。
构筑安心乐业“大舞台”
提起沈阳,“老工业基地”是绕不开的标签,到沈阳就业,人们最先想到的也是老国企,担心年轻人缺乏施展才能的舞台和谋求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沈阳谋篇布局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24年,沈阳市10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多个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就业创造了机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沈阳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显示,沈阳市汽车及零部件等10大重点产业集群共急需紧缺岗位348个,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七成。这些岗位大多涉及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目录》不仅为紧缺人才精准“画像”,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清单”。
“真没想到我以高技能人才破格身份评上了‘正高级’。”前几天,在沈阳市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会现场,得知自己成为了全省千万技能工人中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钳工张文良红了眼眶,幸福感和自豪感涌上心头。
打破技术工人的“职业天花板”,沈阳市已连续四年组织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共有200余名技能人才获得专业职称,让技能人才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更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
沈鼓集团技术工人在探讨业务。受访单位供图
1月14日,沈阳市公布了2025年10项民生实事,第一项就是开展就业创业帮扶援助行动,将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200场、技能培训200场、直播带岗活动1000场,开展街区创业中心建设、零工驿站服务、就业权益维护等帮扶活动。全年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帮扶1.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兜牢民生底线,方能守护万家灯火,确保一方安澜。近年来,沈阳市倾力打造“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品牌。这向往中,有引才聚才的“黄金策”,有创新创业的“生态圈”,有点对点精准帮扶就业的温暖力量,更有城市硬实力、软实力齐头并进的昂扬向上。宜业、乐业、兴业,沈阳全力把“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越来越多的人奔赴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